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粹主义是一个反复性的社会现象,网络民粹主义就是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伴随网络发展而在网络空间产生的新型民粹主义表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使得社会信息透明得到了提高,各种社会信息都能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上得到大范围传播,民众的知情权得到提升,同时互联网的话语赋权,为民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通道,使网民舆论监督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现实社会中积聚起的怨恨情绪已经扩散到网络空间,致使网络空间弥漫着一种非理性甚至极端化的情绪与话语,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滋生、蔓延并大行其道,这在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中可见一斑。无论是之前的“胡斌飚车案”、“药家鑫事件”,还是之后的“夏俊峰案”、“李天一案”,都存在盲目一味地“仇官”、“仇富”与抵制精英与权威阶层的民粹情绪。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法与个案分析法为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了怨恨情绪与网络民粹主义的关系,认为怨恨情绪与网络民粹主义具有内在关联性,暗藏在这种网络民粹主义现象背后的正是群体性怨恨情绪,而网络民粹主义则是群体性怨恨情绪在网络空间宣泄后的表现。本文以怨恨情绪为切入点审视了网络民粹主义,认为网络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具体表现为:仇富立场、仇官立场、仇体制立场;其整个生成过程其实就是现实社会中群体性怨恨从线下产生、积聚到投射到网络空间线上扩散表达的过程;其在网络空间内的实践过程则鲜明地体现为一种怨恨式话语批判策略,具体是通过贴身份标签、网络谣言、舆论绑架与审判、狂欢式戏谑与恶搞等民粹化手段或方式来实现其一边倒的话语权抢夺目的。与此同时,本文对网络民粹主义进行了社会反思,认为其一方面具有正面的怨恨情绪抗争意义,有利于社会怨恨情绪释放、舆论监督、推动社会公平的积极效应,但它同时也陷入了一种“怨恨式批判”的陷阱,并非是以一种正视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姿态作为舆论批判的出发点,反而更多地是一种仇富、仇官、仇体制情绪的狂欢,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分事实是非的盲目批判,这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阶层对立、干扰司法公正、诱发了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