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从2000年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探索,并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建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框架。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和项层设计等原因,中国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不同板块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这种差异化监管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的差异化要求上。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异质的投资者投资需求和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内部控制作为缓解代理冲突的重要机制,差异化的内部控制要求对作为投资者决策基础的信息质量是否具有差异性,不仅关系到差异化监管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投资者权益能否得到合理的保障。 目前国外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披露及审计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与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披露的市场反应、内部控制与资本成本等方面,也有部分研究涉及内部控制与审计收费、审计质量等问题。学者把视角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与信息质量的研究上。但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一领域涉足学者寥寥无几,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内部控制的研究更无人涉足。 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的经济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理论下信息质量的度量,即盈余质量是代理理论下度量信息质量的合适替代变量,信息披露质量是契约理论下度量信息质量的合适替代变量。 内部控制的建立及有效运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经理人员机会主义的会计选择行为,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特别是盈余的可信度。本文首先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后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操控性应计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我国特有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环境中,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是否存在板块差异。本文没有发现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在不同板块之间存在差异的证据。 契约理论下,缔约方及潜在契约主体不仅关注财务信息,还关注与其投资决策相关的其他非财务信息。本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考评成绩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代理变量,检验内部控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本文还检验了内部控制对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作用的板块差异,发现内部控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更为显著,由此表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异化的内部控制要求提高了信息质量。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作用效果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信息生成机制有关,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尽管管理层职业判断空间更大,但近四年来监管机构发布的大量非正式制度限制了管理层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与当前“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思路一脉相承。而信息披露不同于会计处理,上市公司自主判断的空间较大,因此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披露管理的约束力比对盈余管理的约束力更强。 为进一步检验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代理变量对研究假设进行重新检验,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 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信息质量,增进投资者权益保护,尤其是在中国诚信约束乏力、投资者民事诉讼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加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从而能够更有力的保障投资者的信息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