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肥胖被认为会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但机制不明。我们认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易损性的增加不应只关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而更应深究肥胖状态时引起的心肌病理生理改变,这应该是其对缺血再灌注耐受性降低的重要基础。为此,本课题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心肌蛋白的表达差异,以初步探讨肥胖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易损性的机制。方法:首先通过高脂喂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进行心肌缺血再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肥胖被认为会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但机制不明。我们认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易损性的增加不应只关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而更应深究肥胖状态时引起的心肌病理生理改变,这应该是其对缺血再灌注耐受性降低的重要基础。为此,本课题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心肌蛋白的表达差异,以初步探讨肥胖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易损性的机制。方法:首先通过高脂喂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处理,比较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的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纤维化程度的差异,以明确肥胖是否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易损性。然后取未做心肌缺血再灌注处理的肥胖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探究肥胖增加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易损性可能的分子机制。主要方法如下:1.高脂饲料喂养C57/BL6小鼠6个月,建立肥胖小鼠模型;2.定期监测小鼠体重、血糖以及血脂等相关基础指标;3.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小鼠术前术后心功能;4.TTC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5.制作小鼠心脏石蜡切片,并进行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含量;6.取正常和肥胖小鼠心肌组织,提总蛋白进行酶解、TMT肽段标记、色谱分级、质谱(LC-MS/MS)采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关键生物学标志;7.采用Western blot法对蛋白质组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C57/BL6小鼠经6个月高脂饲料喂食后,平均体重超过正常饮食小鼠约60%,且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和血糖较正常饮食小鼠明显增高,说明模型建立成功;2.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的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在71%、35%左右,没有显著差异;而经心肌缺血再灌注手术后,正常小鼠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分别下降至58%和28%,而肥胖小鼠则分别下降至47%和20%,心功能较正常小鼠明显减弱;3.TTC染色结果显示,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正常小鼠心肌梗死面积为23%,而肥胖小鼠为41%;4.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再灌注前,正常组约有5%的胶原沉积,肥胖小鼠约有7%的胶原沉积;而缺血再灌注手术后,正常小鼠胶原沉积约为14%而肥胖小鼠约为20%;5利用TMT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肥胖小鼠和正常小鼠术前心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肥胖小鼠较正常小鼠有45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114个上调差异表达蛋白;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脂肪酸降解和PPAR通路;在下调差异表达蛋白中,发现AKT1与GO、KEGG通路分析结果存在较强的联系,采用Western blot对AKT1的表达进行验证,发现肥胖小鼠较正常小鼠,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与蛋白质组学筛选出的结果一致。结论:肥胖会增加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易损性,这与肥胖导致的脂肪酸、葡萄糖代谢异常有关,AKT1的下调可能是易损性增加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环境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危害严重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Lead,Pb)、镉(Cadmium,Cd)和汞(Mercury,Hg)。这些重金属常共存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国内外一般人群血液中均能同时检测到这三种重金属。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一般人群血液负荷及其相关水平下的低浓度Pb、Cd和Hg混合物暴露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损伤,然而机制尚不清
研究背景:肝脏特有的免疫耐受特性在维持肝脏免疫平衡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种免疫平衡一旦被破坏,会引发多种免疫相关的肝脏疾病。吲哚胺2,3-双加氧酶2(IDO2)是一种色氨酸限速代谢酶,与机体的免疫负调节密切相关,在肝脏中的表达居全身器官之首,然而其在肝脏中的免疫调节功能尚未见报道。目的:明确IDO2过表达对肝脏免疫调控的影响及其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为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构
目的:研究牛磺酸在细胞水平上对铁过载所致的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牛磺酸的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Bcl-2/VDAC1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方法:L02肝细胞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构建铁过载损伤模型。实验分为5个组:Control(正常对照组)、Iron(铁过载组)、Iron+Taurine(铁过载+牛磺酸组)、Iron+Taurine+NC(铁过载+牛磺酸+阴性对照组)、Iron+Taurine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成员的激活能够调控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细胞分裂、增殖、迁移、分化、转化和凋亡等。EGFR是一种跨膜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激活,参与细胞多种发育的生物学过程,并与癌症的分裂增殖过程紧密相关。EGFR过表达后会自发形成各种受体二聚体,激活异常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目前EGFR抑制剂已发展到第四代,但肿瘤细胞对其会产生新的耐药
溴结构域(Bromodomain,BRD)家族蛋白是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的识别因子,并且可以与其特异性结合。BPTF(Bromodomain PHD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是BRD家族成员之一,可以识别乙酰化修饰的组蛋白赖氨酸位点,并且在染色质重塑、调节转录和胚胎发育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BPTF基因上突变与错位以及表达上的失调对其功能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许多癌
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病情隐蔽、早期诊断率低、放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等特征。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寻找肿瘤细胞恶性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的靶点对于肝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TRIM家族是一类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蛋白,它们在调控细胞凋亡、周期、病毒免疫应答、分化以及肿瘤发生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RIM47是一个具有E3连接酶活
背景:肝细胞癌(HCC)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导致HCC不断恶化及预后较差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深入研究HCC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确定其有效治疗靶点,对预防肝细胞癌转移复发至关重要。CYP3A5是CYP3A亚家族中最重要的肝外分布形式,参与了大量内源性激素、外源性药物及潜在毒性化合物的代谢。有研究表明,CYP3A5在多种癌症如肝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和肾癌中表达失调,CY
珍珠花属(Lyonia Nutt.)植物系杜鹃花科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北美地区,全球约有35种,中国有6种和5变种,主要分布于东部和西南地区。珍珠花属中多种植物的根、茎、叶、花在民间长期入药,用于治疗劳伤腰痛、疥癣疮毒、肿胀、皮炎和肠道炎等疾病。该属植物中含有三萜、二萜、黄酮及苯丙素等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刺桐属(
邻位卤代苯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医药,农药,天然产物和染料等,还可作为关键中间体用于构建结构复杂的分子。因此,发展苯胺类化合物高选择性邻位卤代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二异丙胺为催化剂,磺酰氯为氯源,于温和的条件下高选择性的实现了邻位氯代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该方案环境友好,成本低,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底物官能团耐受性及区域选择性良好,反应可放大至克级规模。此外,该方案还可用于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是指蛋白在翻译中或翻译后经历的一个共价加工过程,通过在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加上修饰基团来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生物活性的激活及相应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PTMs。常见的PTMs包括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磷酸化、糖基化等。伴随着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PTMs形式陆续被发现,如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