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却在不断拉大,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全面均衡发展,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个不可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地区人力资本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推动力,各地区拥有人力资本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变化,因此,各地区必须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引起充分的重视。对地方政府而言,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表现为公共支出中与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的支出,譬如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等。基于上述论述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公共人力资本支出越高,地区经济将发展得越好呢?本文探索出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显然,在一个具有统一市场的大国内部,这一问题需要基于人力资本的流动性这一前提上来进行研究和分析。由于人力资本是可流动的,当地居民获得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后,人力资本得到增加,劳动力的流动能力增强,可能会选择到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更高的其它地区就业,尽管这对全国整体经济增长有利,但却事实上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向发达地区转移,构成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财政补贴的事实。当人力资本本身就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流出可能会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导致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由此可见,公共人力资本支出由于人口的跨地区流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自然会缺乏该项支出的积极性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得不到充分的投资,存量不足,最终又将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从而形成一种非良性的循环,造成的结果自然是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基于此,本文在公共
人力资本支出效益空间外溢的背景下,探究地方公共人力资本支出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基于研究方向将学术界现有相关文献分为地方公共支出结构偏向、人力资本与地区间发展差距、劳动力流动与地区间发展差距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其次,将研究主体间的作用机制分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基本分析、地方公共支出对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机制、地方公共人力资本支出对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制、劳动力流动对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机制四个维度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再次,对我国地方公共支出及地区间发展差距的基本事实进行刻画。通过数据图表直观地得到我国地区公共支出、劳动力流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本情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2003年至2017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并整理为东中西部地区三类,通过VAR模型的建立对公共人力资本支出与三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结论:基于劳动力流动的背景下,公共人力资本支出占比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三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建立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通过回归系数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地区公共人力资本支出的提高是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增长的。在本文的最后,根据相关分析及结论提供了若干促进我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人力资本支出效益空间外溢的背景下,探究地方公共人力资本支出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基于研究方向将学术界现有相关文献分为地方公共支出结构偏向、人力资本与地区间发展差距、劳动力流动与地区间发展差距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其次,将研究主体间的作用机制分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基本分析、地方公共支出对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机制、地方公共人力资本支出对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制、劳动力流动对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机制四个维度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再次,对我国地方公共支出及地区间发展差距的基本事实进行刻画。通过数据图表直观地得到我国地区公共支出、劳动力流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本情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2003年至2017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并整理为东中西部地区三类,通过VAR模型的建立对公共人力资本支出与三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结论:基于劳动力流动的背景下,公共人力资本支出占比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三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建立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通过回归系数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地区公共人力资本支出的提高是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增长的。在本文的最后,根据相关分析及结论提供了若干促进我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