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女英雄传》是用白话写成的长篇世情小说,以安府一个典型的旗人家庭为叙述主体,以传扬侠义精神为主题,语言贴近生活。文康以其精细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阅历,为后世读者留下了一幅宝贵的清朝中后期社会的风俗画卷。小说刻画了形形色色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涉及到的称谓语也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明清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颇具代表性。称谓语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瑰宝,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真实写照,更是民族文化的文字折射。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从静态和动态的层面,综合运用描写法、分析法以及归纳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儿女英雄传》中具有典型性的称谓语进行整理分析,对其进行追源溯流,力求全面完整地展现小说成书年代,即十九世纪称谓语的主要面貌。本文以中华书局2013年7月出版的《儿女英雄传》为底本,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小说中出现的主要称谓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分为这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儿女英雄传》的语料价值和对其称谓语研究的价值、称谓语的界定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称谓语界定标准、前人对称谓语进行研究的主要情况等,同时分五个角度来具体说明前人对称谓语的研究。第一章,把《儿女英雄传》主要亲属称谓语划分为父系、母系、夫系、妻系以及其他类亲属称谓语五类,并从这五类所包括的小类,结合小说中出现的具体实例,对它们进行追源溯流,以便完整清晰呈现其框架系统。此外,也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形成的原因和所蕴含的感情,从而探究其与中国宗法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满族风俗等方面的关系。第二章,把小说里主要社会称谓语划分为五类,即表关系类、表职业身份类、表才德品行、表居住地和旗人特色称谓语。结合小说中的实例,探索这些社会称谓语的流变。其次,对它们形成原因进行探索。最后对这些称谓语背后所暗含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力求探究这些称谓语和古代封建制度、满族传统文化、科举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尤其是科举文化的影响,它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完善产尘了大量的社会官职类称谓语。第三章,主要研究《儿女英雄传》中出现的主要称谓语的构词方式,把这些称谓语按照单纯称谓语和合成称谓语两大类,并从这两大类包括的小类展开描写及说明。最后总结和归纳出作品甚至是小说所处的十九世纪的称谓语在构词方式上的特点,以及当时的称谓语与前代相比有了何种变化。结语部分,对本文研究成果总结和归纳。附录部分则把本文所涉及的所有称谓语,按照首字母汉语拼音的顺序进行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