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重组别藻蓝蛋白(recombinant Allophycocyanin, rAPC),观察其抑瘤作用,并从免疫及抗血管生成方面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建立:50只昆明小鼠购进后适应性喂养1周,每只小鼠于右前肢腋窝皮下接种浓度为2×106/L的H22瘤细胞悬液0.2mL。24h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A组,生理盐水0.5 mL灌胃),rAPC低、中、高剂量组(BCD组,25,50,100mg/kg·d,灌胃),环磷酰胺组(CY组,E组,40mg/kg·d,腹腔注射),每组10只。ABCD组连续给药2周,E组两天给药一次,持续2周。2、抑瘤率及免疫功能评价:(1)末次给药24 h后,小鼠称体质量,处死。无菌条件下解剖小鼠,完整剥离出肿瘤,准确称质量,计算抑瘤率。抑瘤率=(对照组平均瘤质量-给药组平均瘤质量)/对照组平均瘤质量×100%。(2)脏器指数:称胸腺及脾脏重量,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脾指数=脾脏质量/体质量;胸腺指数=胸腺质量/体质量。(式中脾脏和胸腺质量单位为mg,体质量单位为g);(3)相关细胞因子的测定:采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3、抗血管生成功能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果:1、抑瘤率:rAPC低剂量组小鼠H22肿瘤质量增长较模型组缓慢(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H22肿瘤质量增长较模型组显著缓慢(P<0.01),抑瘤率分别为25.2%、36.7%、43.1%。2、免疫活性:rAPC各剂量组的胸腺指数上升,与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高剂量组的脾指数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剂量组的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rAPC低、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较模型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较模型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3、抗血管生成:rAPC各剂量组COX-2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 rAPC各剂量组VEGF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 rAPC中、高剂量组PCNA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rAPC可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生长发育,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rAPC可能通过这两方面作用从而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