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统一是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是法治的基本要求。“同案不同判”、法律适用不统一违背了司法统一的理念,是当代中国司法实践面临的重大问题,严重损害司法的可信任度,减损了司法权威。为应对这一难题,近十年来,司法实务界倡导并探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建立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统一司法尺度,准确适用法律规范。自此,案例指导制度走向中国司法改革的前台。建立案例指导制有助于减少司法不统一现象,缓和中国转型时期立法滞后粗糙、适用不统一的状况,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权,抑制司法腐败,发挥司法裁判的延伸效力,提升司法公正与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本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引进案例指导制度的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由于我国成文法具有滞后性、抽象性、概括性、割裂性,而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因此,仅凭成文法不能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同时,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及审判人员对法律理解的不统一。因此,引入案例指导制度具有必要性。第三部分介绍了由于我国历史上判例的传统、建国以来司法实践的积累、法学界理论研究的支撑、以及国外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经验的借鉴,使得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具有可行性。第四部分介绍了案例指导制度是吸收西方判例制度而成,在中国这样一个大陆法系国家实行必然存在种种难题,例如,中国法官队伍是否能够运用案例指导制度;法官违反了“指导性案例”的法律要义,如何惩罚;检察院能否对“指导性案例”进行监督;案例指导制度是否会造成司法权对立法权的侵犯等种种问题,需要认真的考虑。第五部分介绍了在以上问题综合考虑基础上,设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主要探讨了指导性案例的性质与效力、案例指导制度构建应遵循的准则、以及操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案例指导制运行的各种因素,提出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实施的操作方案,力图构建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指导制度促进司法统一。由于资源的限制,本文的探讨主要是建立在现有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关于推行案例指导制度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以及案例指导制度的具体构建都只是一种学理分析,缺乏实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