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6年由英国学者道金斯1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第一次提出“文化基因”“模因”的概念,模因理论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而对模因理论的扩充也从原先模糊的“文化基因”延伸到从语言学、翻译学、新闻学等多领域的借鉴研究。模因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虽然和基因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具有“自私性”和“排他性”等特征,又和基因不同。模因的传播除了纵向时间轴上的传承性还有横向上的扩散,模因的传播更像是“病毒”式的传染,依据不同环境的变化,自身不断发生适应性改变以期能侵入“寄主”的大脑,同化其思想,左右其记忆,最终影响其为了模因进行二次传播2。尽管模因理论不断被完善也逐渐渗入到多种人文类学科的研究中,然而从广告学方向切入的模因研究却很少,广告本身的社会化行为和模因有很多共通之处,若能从模因角度分析强势广告的创设策略,寻找能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并愿意作为其“寄主”的广告强势模因规律,必定能为今后的广告设计有更多的理论参考。本文即以现下愈来愈受大众关注的互联网广告出发,力求探索模因论对互联网广告的影响。作为一种日益受到大众关注的数字媒体,互联网广告依托数字网络媒体,以BBS、关键词广告、横幅广告等多种形式发布在网络空间上,本文引入模因论的理论支持,探讨在创设强势互联网广告过程中,互联网广告中的广告语言的创设需要注意的因素。针对以上研究逻辑,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结构以及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第二章模因及其相关理论系统介绍了模因的起源,有关强势、弱势模因的辨识等。第三章及第四章,将语言模因论与互联网广告的结合,论述了互联网语言的特点以及人们在吸收与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心理特征。通过文献资料辅助及多种广告案例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在强势模因的三个特征中,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环境特点,网民们求新求异等心理的作用,保真度相较于其它两个因素重要性最低。第五章,依据模因主体性、互联网广告复制与传播周期等理论结合七喜、耐克等广告案例提出,要创设强势模因可遵循语言简约策略、认知失谐策略、情感顺应策略、设计美感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