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逐步融入国际市场,并成为中国经济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学者们在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历程后,发现自中国资本市场创立以来,每一次改革和创新都对中国资本市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每一个举措都意义非凡。
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固然是衡量一国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关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能否降低股价特质性波动、提高市场稳定性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大量研究显示,资本市场开放能为一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Henry P B.,2000;Li and Nguyen,et al.,2011;钟覃琳和陆正飞,2018)。诚然,也有部分学者不支持上述观点,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会增大该国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从而增加该国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可能性(Stiglitz J E.,2000;许香存和陈志娟,2016;Bai,Ye,Chow,et al.,2017)。通过对已有国际、国内研究的综述可知,一项推动一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政策会对各国的股价特质性波动带来不同的影响。一个合适的资本开放政策可在稳定股价波动率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但一个不合适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加大世界各国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加潜在风险,甚至会加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沪港通”试点机制为该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为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影响提供了契机。探究该政策对中国资本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沪港通”政策是否是资本市场开放的长久之策。本次研究对于完善中国乃至新兴市场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借鉴意义。所以,“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在推动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同时维持股市的长期平稳健康运行,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如何影响中国股市股票价格特质波动率?根据已有文献所得出的推演逻辑,本文提出了三个互斥的待检验假设:
H1:“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显著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
H2:“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显著加剧股价特质波动率。
H3:“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无显著影响。
本文选取“沪港通”政策实施前后四年的数据作为事件窗口期(即2011年至2018年),以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影响,及从短期至长期分析该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所产生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此种影响的传导机制。随后,检验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两点基本研究结论:
结论一:基于“沪港通”政策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实施经验,在各个时间区间内,资本市场的开放都有助于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即待检验假设H1成立。
结论二:该政策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幅度随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减弱趋势。
得出结论后,本文针对该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使得股价特质波动率降低的传导机制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沪港通”政策是通过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的内在机制,达到了扩大投资者规模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的目的,从而降低了股价特质波动率。所以本文认为,“沪港通”政策作为QFII制度强有力的补充,是实现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举措。
最后,本文对上述结论做了稳健性检验。一对一有放回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安慰剂检验直接或间接地验证了本次实验结果具有稳健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于降低中国股市股票特质性波动具有积极作用,其主要通过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的内在机制,达到扩大投资者规模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的目的,从而降低了股价特质波动率。“沪港通”政策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之良策,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固然是衡量一国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关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能否降低股价特质性波动、提高市场稳定性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大量研究显示,资本市场开放能为一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Henry P B.,2000;Li and Nguyen,et al.,2011;钟覃琳和陆正飞,2018)。诚然,也有部分学者不支持上述观点,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会增大该国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从而增加该国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可能性(Stiglitz J E.,2000;许香存和陈志娟,2016;Bai,Ye,Chow,et al.,2017)。通过对已有国际、国内研究的综述可知,一项推动一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政策会对各国的股价特质性波动带来不同的影响。一个合适的资本开放政策可在稳定股价波动率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但一个不合适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加大世界各国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加潜在风险,甚至会加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沪港通”试点机制为该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为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影响提供了契机。探究该政策对中国资本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沪港通”政策是否是资本市场开放的长久之策。本次研究对于完善中国乃至新兴市场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借鉴意义。所以,“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在推动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同时维持股市的长期平稳健康运行,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如何影响中国股市股票价格特质波动率?根据已有文献所得出的推演逻辑,本文提出了三个互斥的待检验假设:
H1:“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显著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
H2:“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显著加剧股价特质波动率。
H3:“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无显著影响。
本文选取“沪港通”政策实施前后四年的数据作为事件窗口期(即2011年至2018年),以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影响,及从短期至长期分析该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所产生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此种影响的传导机制。随后,检验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两点基本研究结论:
结论一:基于“沪港通”政策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实施经验,在各个时间区间内,资本市场的开放都有助于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即待检验假设H1成立。
结论二:该政策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幅度随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减弱趋势。
得出结论后,本文针对该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使得股价特质波动率降低的传导机制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沪港通”政策是通过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的内在机制,达到了扩大投资者规模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的目的,从而降低了股价特质波动率。所以本文认为,“沪港通”政策作为QFII制度强有力的补充,是实现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举措。
最后,本文对上述结论做了稳健性检验。一对一有放回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安慰剂检验直接或间接地验证了本次实验结果具有稳健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于降低中国股市股票特质性波动具有积极作用,其主要通过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的内在机制,达到扩大投资者规模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的目的,从而降低了股价特质波动率。“沪港通”政策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之良策,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