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含了一系列病种,包括累及毛细血管、淋巴管、静脉和动脉的各种疾病。由于该类疾病数目众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所以尽管治疗方法繁多,大多数治疗方法仅能治疗其中一种或几种疾病。聚桂醇又名乙氧硬化醇、聚多卡醇,最早被当做局麻药应用于临床。1967年有研究者发现除外局麻作用,聚桂醇还可以被用于硬化疗法。其作为硬化剂的作用机制是:在血管内注射后,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作用部位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聚集沉积,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同时由于药物的化学作用,使注射部位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形成肉芽组织增生,最后形成致密的纤维组织,闭塞血管腔。另外,由于聚桂醇独特的分子特性,可以将其制成泡沫剂型进行治疗。聚桂醇作为硬化剂在临床上有广泛的适应症,对于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体表和脏器囊肿、下肢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内痔等均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一共收集到52例血管瘤或脉管畸形患者,通过将聚桂醇制成泡沫剂进行治疗,观察其对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目的:观察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室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血管瘤或脉管畸形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ari法,将1%聚桂醇与空气以1:3的比例混合,推注20次以上制成泡沫剂。将2枚头皮针分别从皮损两侧周围正常组织穿刺入皮损内,回抽有血后无泡沫硬化剂的一侧缓慢回抽血液,另一侧缓慢推注药物,对穿注射到皮损变苍白和肿胀为止。大面积皮损者可采用多点对穿的方式,不能对穿回血者直接采用皮损内注射的方式,病变广泛者应采用分段多次治疗。每2周治疗一次,连续注射不超过6次。按照皮损消退程度,疗效评定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 100%。同时观察有无溃疡坏死、感染、变态反应、色素改变及瘢痕增生等不良反应。结果:52例患者平均注射3.4次,治愈33例(63.5%),显效13例(25.0%),好转4例(7.7%),无效2例(3.8%),总有效率96.2%。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干咳、胸闷感,立即停止治疗,休息20min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在治疗时出现头晕,平卧5min后自行缓解,该名患者第二次治疗后局部出现结痂、瘢痕。其余患者未出现感染、溃疡坏死、瘢痕、视力障碍及头晕等局部或系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后行影像学检查,一方面对诊断起到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更客观地反应出治疗效果。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可以更客观地反应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