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预警意义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jugulo-omohyoidlymph nodes,JOHL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患者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预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由同一教授组收治的220例侧颈部高危转移的P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了甲状腺癌根治术和侧颈部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分袋送检JOHLN,切除的标本行石蜡包埋病理检查。分析JOHLN对PTC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预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结果:(1)220例患者中,pN1b与性别、年龄、伴发桥本、侵犯被膜、肿瘤直径是否小于等于1cm或大于1cm均无相关性,而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部位具有相关性。(2)JOHLN转移与肿瘤位置具有相关性;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是否转移与肿瘤位置二者间不相关。(3)JOHLN对预测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46.4%,阳性预测值82.0%,阴性预测值49.1%以及准确率为74.1%。(4)位于甲状腺上部的乳头状癌,JOHLN对预测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66.7%,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35.3%以及准确率为84.3%。(5)上部肿瘤JOHLN转移与肿瘤直径存在相关性;上部肿瘤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无相关性。(6)本研究中央区淋巴结阴性而侧颈淋巴结出现转移的患者,共计11例,占侧颈淋巴结转移的5.67%(11/194),包含上部肿瘤9例,中部肿瘤2例。11例均存在JOHLN转移,其中6例出现颈内静脉后群淋巴结转移。结论:(1)JOHLN能有效预测位于甲状腺上部、中部PTC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侧颈淋巴结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上部的肿瘤,应该适当关注JOHLN。(2)对于难以评估的静脉后方区域,术前行JOHLN穿刺检查或术中取JOHLN活检,结合其他已知的侧颈转移高危因素如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情况等,可以帮助决策侧颈淋巴结清扫,有望减少再次手术和避免侧颈部过度治疗。(3)当肿瘤位于甲状腺上部时,JOHLN可能是乳头状癌细胞向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优先通道。JOHLN可能是中、上部肿瘤发生跳跃式转移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控制论与动力学方向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其中以带有马尔可夫跳系统的耗散控制问题成为了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提出不同的方法来保证耗散不等式成立和
2012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
诉讼与仲裁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纠纷解决的主流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仲裁事业焕发新的生机。在仲裁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仲裁与司法的关系及衔接无可
甘露聚糖酶通过对甘露聚糖类物质的降解,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营养利用率。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黑曲霉(Aspergillu niger)CBS 513.88基因序列,通过毕赤酵母偏好性优化β-甘露聚糖
行人轨迹预测问题是数据挖掘领域中重点研究领域之一,这一研究是很多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服务的重要基础,如个性化兴趣点(PoI)推荐、地理位置相关的广告服务以及交通规划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感器等感知设备的普及和信息采集能力的提升,为移动轨迹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上的支撑。然而,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挑战,预测下一个可能出现的地点并非易事:1)收集到的轨迹数据的异质性和稀疏性;2)行人移动潜在的规律与时间因
光学生物传感器是指以光信号为载体的可用于获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信息的器件,当光信号通过该器件的生物传感单元时,其特性会发生变化,检测并分析这种变化即可实现生物传感功能。光波导作为一种可用于光信号传输的介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以及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传感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应用光波导进行的生物传感的研究,大多是使用单传感点结构作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传感单元,而对于多点甚至高通量的光波导
本文是一篇关于《方程的奥秘—50个最伟大的的方程式及其原理》第二章汉译实践报告。原著作者为理查德·科克伦,2016年出版,是一部典型的科普著作。笔者摘译了本书第二章的16个方程式,包括:开普勒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基于郭建中教授提出的科普著作四大特点,即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以及在源文文本内容以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由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作为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案判案”的法律传统,从秦朝至清末,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以成文法为主要构成方式,案例为辅助审判模式,以儒家传统礼法为解释方式的一整套法律方法。清末至民国由于西方法律文化的输入,对传统法律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活动,在如此动荡的法律变迁的过程中,“案例”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土地改革及解放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有过以判例指导法律实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最高人民法院也曾
本文旨在回答为什么现代银行诞生在英国,研究对象是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一名普通股东塞缪尔·詹克。我们不仅能通过詹克的故事了解17世纪英格兰的经济、政治和宗教背景,更重要的是,能借此探索各种制度如何与一个普通人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就是制度与人的互动。既然本文展现的往往是人的行为而非精神状态,是人的行动而非解释框架,所以偏重于叙事而非结构。因此,使用的主要原始文献是日记和信件,这些文本都由詹克和詹克的家
本论文收集了111名来自中国和125名来自墨西哥的具有LinkedIn领英账户的B2B从业者的调查数据,该调查测量了被调查者的个人层面的文化价值水平(包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长期取向及自身放纵),以及他们对领英使用的感知效益及使用频率。本研究发现,与报酬、享乐及便利性相关的效益对两国的被调查者而言都有较高的认同度。中国样本中的长期取向变量与墨西哥样本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变量对报酬效益与领英使用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