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削皮机理研究与关键部件优化设计

来源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芋头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丰富,其开发程度远不如马铃薯等。设计一种去皮后表面质量良好、去皮效率高的芋头削皮设备,有助于国内芋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比国内外果蔬去皮技术与削皮设备,确定研发刀盘式削皮设备。刀盘是刀盘式切削设备的核心零部件,本研究以山东毛芋头‘8520’为试验对象,进行压缩试验和力学特性研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削皮过程有限元分析,提出了一种去皮率检测手段,优化刀盘设计方案并验证,得到最佳切削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以山东毛芋头‘8520’为研究对象,模拟芋头切削过程中切削-挤压等力场,开展了芋头压缩和切削力学特性研究。采用质构仪构建挤压碰撞模型,经测量计算出芋头物理特性:弹性模量为4.751 Mpa,抗压强度为1.490 Mpa,失效应变为0.314;采用质构仪和定制刀片构建切削模型,研究了不同切削厚度、刀具刃角和滑切角条件下芋头的切削力学特性,试验表明切削力与切削厚度、刀具刃角呈负相关,与刀具滑切角呈正相关。综合考虑实际切削情况,在切削厚度为2 mm时,切削刀具最优参数为刃角20°、滑切角0°。根据芋头力学特性,采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对刀具水平、刀具倾斜刃口朝上和刃口朝下等三种安装方式进行了削皮过程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刀具水平安装与倾斜安装相比具有更大切削力,且对芋头表面质量影响小;切削厚度越小芋头表面质量越好。通过对比不同刀具安装方案仿真结果决定刀具水平安装。进行了关键部件的设计和改进。分析了刀盘式削皮机工作时芋头的受力情况,重新设计刀盘和刀具,采用切削高度差为1.5 mm和2 mm的两套切削刀具,并缩小料筒内壁与刀具距离。对去皮率检测方法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芋头去皮率检测方法,利用python平台进行编程实现了对芋头去皮率的测定。以山东毛芋头为研究对象,进行削皮预处理、单因素及响应曲面等试验研究,得到芋头预处理要求和最佳芋头切削的喂入量、切削转速和时间的适宜范围;重点开展喂入量、刀盘转速和切削时间等因素对损耗得分、削皮得分和综合评分的影响研究,得到最佳切削参数为喂入量2.75 kg,刀盘转速385r/min,切削时间89 s,测得此时,损耗得分为83.17、削皮得分为96.39、综合评分为89.78,切削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哈尔滨市教育局、市教育研究院高站位谋篇布局,扎实创新开展校长培训工作。2018年,哈尔滨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校长发展共同体”研修项目,成功创建了中小学“校长发展共同体”培训新模式。四年来,这一新模式的实施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化成长,受到了多方认可,取得了一定成绩。校长发展共同体项目计划与整体思考“十三五”期间,
期刊
“双碳”目标下工业清洁能源调度优化已是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提出了通过清洁能源偏差不确定性、多尺度分布式模型评估及效益价值以分析能源系统调度,并制定了相关排放管理措施,实现工业社会生态环境治理,结果表明:清洁能源调度优化过程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储能约束概率降低能源调度随机性误差;第二阶段以多尺度清洁能源系统建模分析调度最优方式及最佳经济效益值;第三阶段以最大运营效益和最低弃能成本实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为了解芋头压缩和切削力学特性,以山东小芋头为试验样本,利用TMS-PRO食品物性分析仪对芋头样本进行压缩试验,计算得出芋头失效应变和弹性模量等参数。利用定制刀具,对芋头在不同切削厚度、不同刀具刃角、不同刀具滑切角情况下进行切削试验,测得切削过程中最大切削力,运用SPSS软件分析变化规律。试验得出:所选芋头样本失效应变为0.314,抗压强度为1.490 MPa,弹性模量为4.751 MPa;随着切削
中西文化差异是决定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主要影响因素。纯粹性质的书面翻译会导致英美文学作品失去应有的韵味,而尊重原创的翻译形式则会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文化障碍。因此,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需要给予中西文化差异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并寻求中西文化的共同点,在保留原作精华的基础上,尽量将其转变为国人通俗易懂的内容,从而实现文学作品的语言转换。
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和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衰荣密不可分,许多文学作品生动地诠释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历程。因此,当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可以通过语言风格感受到作者的国籍,会对不同的文学内容产生不同感受的深刻印象。作为文学翻译的主体,译者应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美学价值的重要性,本文对英美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挖掘与思考,详细论述如何用中文展现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并对实际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
新形势下,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方式,不仅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美感的作用与价值。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不仅需要关注修辞方式,还需要结合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建立合理的解读措施。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只有真实地了解英美文学作品,才可以直观地表达其中的内涵,认识语言差异,找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壁垒,找到两者之间的共性。
借由建筑类型学与形状文法分析,本文将“新汉口火车站—大智门火车站—奥赛火车站”谱系学文脉作为一个策略式的问题意识建构,以此反向梳理大智门火车站建筑史书写中未被探明的历史观、历史性与历史编纂,并为大智门火车站的历史建筑再利用与建筑改造奠定一些知识论和认识论的基础。
渝中区是重庆市历史以来的城市发展核心区域,发展至今存在的许多老旧街区正面临修复和更新,但受到空间等方面的制约,"大拆大建"显然不是明知之策,城市街巷"微"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为例,主要关注山地城市街巷中受地形影响而导致住区入口空间呈现多样化的现状,将入口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入口空间进行分类研究,从而针对不同形态的空间提出合理的空间营造策略
随着家园共育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也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双方在实际沟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沟通频率低、沟通不深入等。文章分别从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沟通的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