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青春期过后,大多可自然痊愈或减轻。好发于面部,胸部和背部,基本损害多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以及炎性丘疹,或者形成脓疱、结节、囊肿等一系列损害,溃疡愈合后,常常留下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面部尤为多发,患者的美观和心理健康严重受其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学习,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焦虑,睡眠质量差,饮食习惯和其他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年龄跨度较大,有向少年和中年发展的趋势。由于痤疮具有严重的损容性,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人们对于痤疮这种可能会影响美容的疾病越来越关注。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受多因素影响的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其详细发病机制被认为主要和雄激素、皮脂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心理以及遗传等等因素相关。西医治疗痤疮以改善异常毛囊和皮脂腺导管角化、抑制皮脂腺过度分泌、消除毛囊内的致病细菌和减少炎症为总原则,主要采用口服、外用药、物理治疗及外科或光学疗法等方法,但疗效大多不尽如人意,且副作用较大。本病属于“粉刺”、“面疱”、“疱疮”、“风刺”或“酒刺”、“粉疵”、“肺风粉刺”等范畴。在过去,中医医家认为痤疮的发病与风热、血热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家提出湿热、痰浊、瘀血、肾虚、冲任不调等新思想和新理论,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中医辨证方法如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进行辨证分型。运用中药内服、外洗或外敷以及针灸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相对于西药而言,价格低廉且副作用少,为中医治疗痤疮打开了新局面。半刺法是指浅刺快出,不损伤血络和肌肉的毫针刺法。《灵枢·官针》篇“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本研究采用半刺法治疗寻常痤疮,与常规针刺法作对照,旨在寻找一种无痛或微痛并且疗效确切的针刺手法,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少患者对针的恐惧感,使患者乐于接受,提高痤疮患者的依从性。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采用半刺法和常规针刺法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寻常痤疮,分析比较半刺法与常规针刺法的疗效差异,以及对治疗前后痤疮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Qol-Acne)分析,为针灸治疗寻常痤疮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时间和地点:本实验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及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完成。受试者来源:本研究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收集病例,严格掌握纳入和排除标准,按要求至少收集60例寻常痤疮病例。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组受试者均为30例。受试者资料:本研究共纳入60例寻常痤疮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组病例数各30例,治疗过程中无脱落、剔除病例。治疗组受试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04士4.0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对照组受试者30例,男女均为15例,平均年龄26.21士4.2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经相应统计学检验,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皮损积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试验过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痤疮皮损积分及Qol-Acne座疮特异性生活量表各项指标变化。(1)皮损积分:参照Doshi等1997年提出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分别在初诊和治疗结束后,计算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类型的皮损积分。根据毛囊皮脂单位密度、分布与大致区域,可分为6个区域。I区:前额(2);Ⅱ区:右颊(2);III区:左颊(2);Ⅳ区:鼻部(1);V区:下颏部(1);VI区:胸及上背(3)。(注:括号内为不同分区的因素分值)。每个区域皮损分值(局部最严重的皮损决定该区的分值):0=无皮损;1≥1个粉刺;2≥1个丘疹;3≥1个脓疮;4≥1个结节。某一区域总分=因素分值×皮损分值。一般1~18是轻度,19-30是中度,31-38是重度,39以上则为极重度。以总积分的方式对痤疮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价。(2)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Qol-Acne)分析:采用Martin等研制的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cne-QoL),包括自我认知、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3个维度,总共14个项目,评估痤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每个条目有7个选项,得分从低到高为0-6分。3个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分为领域内各条目得分的总和。其中自我感知和情感功能的总分均为30分,社会功能的总分为24分。得分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治疗过程如下:1、半刺组:常规针刺取穴:阳白(双)、合谷(双)、颧骼(双)、内庭(双)、曲池(双)、大椎。肺经风热型加尺泽、少商、风门;湿热蕴结型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冲任不调型加血海、三阴交、膈俞;痰瘀凝结型加脾俞、三阴交、丰隆。半刺法取穴:以面部皮损病灶为主。(1)步骤:先常规针刺,接着在面部皮损局部予半刺法治疗。(2)操作方法:①常规针刺: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在所选穴位使用0.25mm×30mm不锈钢毫针(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GB2024-1994)针刺得气,然后施以捻转泻法,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5min行针1次。②半刺:在面部皮损局部用0.25mm×13mm不锈钢毫针,在粉刺、结节、脓疱等四周约0.5-lcm进针,针尖向中心根部呈15-45。斜刺,视病灶大小取3-6针。针刺取穴点视粉刺、结节、脓疱大小及多少而定,一般针刺取穴点在4-8穴点之间。每次进针深度为约为0.1-0.2寸,然后施以小幅度捻转泻法15秒钟,接着迅速出针,不留针。出针时摇大针孔,见到少量出血,以泻血热。2、对照组:取穴:阳白(双)、颧髂(双)、合谷(双)、曲池(双)、内庭(双)、大椎。随证加减:同治疗组。操作方法:同半刺组常规针刺法。疗程: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期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数据处理: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数据进行总结。数据统计分析均在SPSS20.0上进行。数据以x±s的形式表示。根据不同的研究资料类型选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比较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选用χ2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GAGS皮损评分,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积分为7.06士4.24,对照组的皮损积分为13.05士6.52,治疗前后两组的皮损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计算GAGS皮损评分,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皮损积分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皮损积分方面较对照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3)治疗前后,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4)对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Qol-Acne)评分均提高,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半刺法治疗寻常痤疮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并且是一种无痛或微痛,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2、痤疮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予半刺法治疗后,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Qol-Acne)评分均提高,说明半刺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