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喉裂开喉部分切除改进手术与传统手术对治疗喉癌声门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耳鼻咽喉科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声门型(T2NOMO)喉癌患者146例。其中采用改进术式的69例,包括男性6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9.42±1.31岁,将其作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术式的患者77例,包括男性7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0.36±1.15岁,作为对照组。在术后拔管率、术后喉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 结果:(1)拔管率:试验组为98.55%(68/69),对照组为93.50%(72/77),运用卡方检验,得出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进术式在术后拔管优于传统术式。 (2)喉功能恢复时间:试验组平均为14.22±1.32d,对照组平均为19.39±1.45d,P值<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改进后术式在喉生理功能恢复时间上略短。 (3)术后引流量:试验组平均术后引流量为83.7±11.8ml;对照组平均术后引流量为101.5±23.5ml,P值<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进术式相比传统术式,术后引流量更少。 (4)切口满意度:试验组为98.56%,对照组为41.56%,P值<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进术式“横行切口”,相比传统术式“U”形,由于沿着皮纹切开,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普遍被患者接受。 结论:喉裂开喉部分切除改进术式相比传统术式,在治疗声门型喉癌方面有显著临床疗效,术后拔管率、喉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切口满意度都优于传统术式,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