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污染风险评价与区划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对华北平原这样一个水资源短缺、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且地下水面临污染危害的地区来说,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可为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地下水水质监测提供依据,还可为其它地区起指导和示范作用。本文系统论述了地下水脆弱性和污染风险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华北平原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水文地质特征。在充分应用以往项目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华北平原进行了脆弱性评价、污染风险评价与区划。首先,采用改进的DRASTIC模型对华北平原1959年、1984年和2005年的地下水本质脆弱性进行评价,发现地下水脆弱性高及较高区分布在山前平原冲洪积扇地带、古黄河冲洪积平原东部及古黄河冲积海积平原。随时间推移,低、较低脆弱性所占比例增加,中等、较高和高脆弱性所占比例减少。地下水脆弱性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表明,地下水脆弱性级别变化与埋深变化显著相关,与包气带综合岩性变化和含水层砂层累积厚度变化分别为中等相关和弱相关。在本质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华北平原基于人类活动的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用有机污染等级和三氯甲烷质量等级分布情况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合理性。与本质脆弱性评价结果相比,北京、天津较高和高脆弱性区分布面积明显增加,其他地区尤其是山前冲洪积扇和现代黄河补给带较高和高脆弱性区明显减少,污染源荷载冲淡了水文地质内部因素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分别将基于人类活动的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和地下水资源功能作为地下水遭受污染的危险性和遭受污染的危害程度,用矩阵法将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图和地下水资源功能图进行矢量叠加得到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是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的依据,污染风险高的地区正是区划中需重点防护的地区,据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得到区划图,并对各区提出相应的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