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竞争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主导形式。作为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不仅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组织经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而且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企业逐渐注意到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与本企业相关的供应者、销售商和用户,并开始与之建立起相互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总有一个企业充当发起者,成为供应链中的核心。该核心企业除了能创造特殊价值,长期控制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工作外,还要协调好整个链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为了控制整个增值链的运行,核心企业必然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继承中心、管理控制中心、物流中心。由此可见,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以及核心企业与用户、用户与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形成了链网结构,链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独立的个体。 而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的运转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核心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分析。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考查,除了选择其近5年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外,还着重对其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所谓信用风险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或者债务人不能按时偿还债权人债务而导致的违约风险,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其研究指标的选取上,必须要满足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不仅如此,在模型的选取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即可将不确定性确定化,定性指标定量化,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和有效。 论文基于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不同类型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并对BP神经网络模型、KMV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等现代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介绍并给予评价,然后根据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主体对供应链金融理论进行介绍,并在传统授信视角下的信用风险与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信用风险进行对比,提出本文选择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进而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选取合适的财务指标和合作风险指标,并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构建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得出实证结果并给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