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马丁的评价理论视角分析口译效度。评价理论是由悉尼大学的James R. Martin博士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系统属于阐释性研究。评价系统主要关注的是话语的客观性、价值观念和责任根源。评价系统分为三大子系统:态度、介入和差级。态度是指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和现象的判断和鉴赏。介入是指语言使用者运用介入手段对话语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进行调整。差级是对态度和介入资源的程度进行分级。 口译效度是评判口译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多大程度上被听话人所识别。由赵彦春提出的格式可知,口译效度=趋同/趋异。趋同程度越高,趋异程度越低,则口译效度越高,反之则反。通过分析可知,译员若可以译出话语中的评价资源,口译效度也相对较高;反之亦反。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和concordance软件分析2007年至2013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交替传译的话语资源,得出提高译文评价资源和口译效度输出程度的方法和启示:充分的长期/短期准备,增加态度资源的学习和训练,合理运用口译技巧如增补,转化及翻译方式如直译和意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