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on disease,LDD)是指腰椎的自然老化、退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主要由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以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和腰腿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脊柱侧凸、退行性腰椎不稳等疾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尤以椎间盘退化为主,椎间盘营养不良和老化时椎间盘细胞则会合成细胞因子,阻断细胞活性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2%,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退行性疾病日益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巨大的负担。目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种因素参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退变和老化,其中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细胞退化、细胞凋亡、代谢因素等。研究表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北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8q24.21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性,但由于存在种族差异性,其研究结果在其他人群尚未验证。所以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在广西壮族人群中8q24.21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方法:正常对照组为:来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广西壮族人群400例。对照组纳入标准:(1)既往无腰背痛病史(腰背部疼痛,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不明显,经积极保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2)既往无骨性关节炎、类风湿病、风湿、红斑性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史;(3)多以外伤骨折、肌腱血管损伤等诊断为主而住院者,患者资料信息完善的病人。对照组排除标准:(1)、既往有腰椎退行性疾病史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相似的骨科疾病;(2)、肿瘤患者;(3)、有明确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病、风湿、红斑性狼疮等结缔组织病者;(4)、有精神疾病或行为障碍不能进行自我评价者。腰椎退行性疾病组为:选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门诊或病房就诊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00例,病例组的纳入标准:(1)、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并且经MRI证实在T2上表现为髓核信号强度广泛且明显下降或髓核低信号合并椎间隙变窄(Schneiderman分组为III-Ⅴ级);(2)年龄15-90岁。排出标准:(1)、合并肝肾疾病、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或内分泌疾病患者;(2)、合并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3)、腰椎滑脱、腰部感染或其他腰部疾病患者;(4)、因摔伤、车祸、扭伤等急性外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有精神疾病或行为障碍不能进行自我评价者。根据MRI影像学特征,将病例组分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3个亚组。采用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技术提取受试者基因组DNA,运用TaqMan探针技术对8q24.21区域rs7816342、rs4130415、rs6651255、rs7833174位点进行PCR荧光分型;并比较各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研究分析8q24.21区域rs7816342、rs4130415、rs6651255、rs7833174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表达情况和差异。结果:rs7816342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χ~2=0.00,P=0.999,OR=1.000,95%CI:0.787-1.271;基因型:χ~2=1.986,P=0.370),但rs7816342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腰椎管狭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χ~2=2.702,P=0.100,OR=1.438,95%CI=0.931-2.222;基因型:χ~2=9.515,P=0.008)。rs413041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χ~2=0.235,P=0.628,OR=0.941,95%CI=0.782-1.207;基因型:χ~2=0.807,P=0.668),但rs413041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腰椎管狭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χ~2=2.506,P=0.113OR=1.130,95%CI=0.627-2.095;基因型:χ~2=10.343,P=0.006)。rs665125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χ~2=0.101,P=0.750,OR=0.960,95%CI=0.749-1.232;基因型:χ~2=1.023,P=0.599),但rs6651255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腰椎管狭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χ~2=6.031,P=0.01,OR=1.786,95%CI=1.119-2.851;基因型:χ~2=6.314,P=0.04)。rs7833174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χ~2=0.025,P=0.873,OR=1.020,95%CI=0.799-1.302;基因型:χ~2=0.573,P=0.751)。结论:在广西壮族人群中,rs7816342、rs4130415、rs6651255、rs7833174位点与腰椎间盘退变无显著相关性。经过亚组分析:在广西壮族人群中,rs7816342、rs4130415、rs6651255位点与腰椎管狭窄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上述位点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