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细菌纤维素-甲壳素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物基材料因其环境友好、可持续属性成为塑料替代制品研究领域的热点。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一类由细菌发酵产生的可食性纳米纤维素,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和优异性能,在食品、造纸、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BC存在过于亲水、生物活性缺乏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甲壳素(Chitin,CH)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聚合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抗菌功能,其纳米纤维是一种有较大利用价值的潜在改性材料。本文首先利用CH对BC进行复合改性,随后引入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天然小分子活性纳米颗粒(Glycyrrhizic acid-berberine-tannic acid nanoparticles,GBTP)等结构单元,构筑生物活性强化的BC-CH膜材料;进一步以BC-CH膜为基材,结合表面疏水修饰,评估了BC-CH复合膜在制备可食性吸管材料方面的应用潜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CH纳米纤维对BC膜形成及结构特性的影响,进一步引入ZN作为BC-CH复合膜的功能强化单元,探究了添加不同含量ZN对BC-CH膜外观、表面结构与亲疏水性、机械性、热稳定性等的影响,同时评估了BC-CH-ZN复合膜的抗菌性和水阻隔性能。结果表明:当CH占比小于50%时,BC-CH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无明显变化;CH和ZN的添加对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均能增大膜表面的水接触角(从32.70°增至78.28°),提升复合膜的水阻隔性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这说明通过引入CH纳米纤维和ZN复合改性能改善BC基膜材料的强亲水倾向,且赋予其一定的抗菌性能。(2)以BC-CH复合膜为基质,引入甘草酸-黄连素-单宁酸纳米颗粒(GBTP)制备抗菌活性强化的天然基材功能复合膜,对其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和抗菌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BTP的添加对BC-CH复合膜的结构完整性和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但能进一步增大膜表面的水接触角(从48.13°增至59.80°)。GBTP的存在使复合膜表现出较强的抗菌能力,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这种成分天然、对人类和环境无危害的抗菌膜有望应用在食品、医学、化妆品等领域。(3)进一步以BC-CH为膜基材,结合硬脂酸(Stearic acid,SA)表面疏水修饰,评估了疏水修饰后BC-CH-SA复合膜在制备可食性吸管方面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随着SA浸泡浓度的增加,制得的BC-CH-SA膜表面微观结构发生从单纯纤维交织状到鳞片层状结构的转变,膜的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得到显著的提高;特别地,当SA浓度为40%时,复合膜的粗糙度最大,水接触角可达到138.5°且十分钟内无明显变化。SA表面修饰能提高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但会降低膜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对膜热稳定性的影响不大。用40%SA溶液修饰的BC-CH-SA疏水膜制成的吸管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溶性,且可制备出不同颜色的多彩吸管,具备作为可食性环保吸管应用的潜力。本研究通过引入GBTP等制备的活性抗菌膜具有作为食品包装材料或医用口罩夹层等的应用潜力,通过SA表面修饰制备的疏水膜可作为基材制备新型可食性环保吸管材料,研究成果对于开发天然可食的生物基膜材料及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真空冷却以其高冷却效率的特点在食用菌采后冷却应用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但真空冷却实现对产品的冷却是依赖于产品本身的水分迁移,这必然引起产品的水分流失,且水分迁移是影响真空冷却的产品后续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低场核磁共振(LF-NMR/MRI)作为无损检测水分迁移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然而将其应用于真空冷却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的原位观测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以白玉菇为实验材料,通过LF-N
学位
在高温多湿的生产、贮运条件下,芒果易受到多种病原真菌的侵袭感染,引起果实品质下降和市场价值损失。其中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芒果炭疽病是最为严重的采后病害之一,严重限制了芒果的长期贮藏和远距离销售。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近年来在食品杀菌与保鲜领域发展迅速,在果蔬杀菌保鲜、采后病害防控方面彰显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低温等离子体灭活炭疽菌防控芒果炭疽
学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不仅可以耐受多种抗生素,而且在食品微生物污染事件中广泛存在。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抗菌剂,既能有效杀灭MRSA,又不会使细菌产生新的耐药性。溶菌酶是一种生物体内存在的抗菌酶,能够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从而杀灭细菌。然而,溶菌酶的最佳活性温度在50℃左右,常温下难以发挥它的最
学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小麦等谷物类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对公共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因此,建立高效、快速、便捷、易于操作且准确性高的DON检测方法对于提高粮食中DON的监测水平、保障公共食品安全、降低经济损失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广泛应用于DON检测的传统方法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仪器昂贵等。因此,本课
学位
塑料制品的滥用已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海洋、水产、人体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的存在,其甚至已经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生物酶降解塑料是绿色可持续的有效手段。本论文以一种聚酯类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为模式底物,开展相关塑料降解酶的设计、表达与应用评价研究。本研究对未来生物酶降解塑料共性技术平台搭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学位
近年来,基于小分子凝胶剂的超分子水凝胶因制备过程简单快速、成胶能力强、结构和功能易调控等优势在水凝胶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一种天然可食的手性三萜皂苷,在水中会发生等级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及超分子水凝胶,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探究复合不同类型多糖亲水胶体以及具有自凝胶能力的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对GA超分子水
学位
大豆蛋白经酶解后可获得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可溶性大豆肽和伴随产生的大量不溶性多肽聚集体。可溶性大豆肽溶解性高,易消化吸收,可以作为疏水性小分子活性物质的优良输送载体,同时可螯合二价金属离子,提高其在肠道中的吸收利用率。相对于酪蛋白磷酸肽在商业化补钙产品中的广泛应用,植物来源的大豆肽钙螯合物作为新型钙补充剂受到广泛关注,但其钙结合和促钙吸收能力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豆肽的应用。此外,作为酶解副产物的不
学位
馒头是我国传统的蒸煮面制品,其品质的好坏与原料小麦粉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我国用于生产高品质面制品的优质高筋小麦供给紧张,导致馒头的品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口感粗糙或质地较硬等。因此,可以采用改良剂对小麦粉进行处理以满足人们对于优质馒头的需求。目前常用的改良剂中,传统改良剂乳化剂和亲水胶体对面制品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但其作用随不同面制品而异。酶制剂具有安全绿色、特异型好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国内外面制品改良
学位
磷脂酶D(EC 3.1.4.4)是用于磷脂改性的重要工具酶之一,在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磷脂酶D的挖掘及酶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种海洋Moritella sp.JT01磷脂酶D(Ms PLD),对其进行了原核重组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并发现其在催化合成磷脂酸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尝试对Ms PLD的三维结构进行解析,进一步
学位
基于微藻培养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水处理的新型生物处理手段,尤其是微藻发酵技术能实现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有利于微藻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但发酵体系本身存在微藻细胞对高氨氮的耐受性低、灭菌和无菌运行能耗高、易受生物污染等共性问题。嗜硫原始红藻(Galdieria sulphuraria)是一种来自极端生境的单细胞红藻,具有抗逆性强、代谢方式灵活、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尤其是能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