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深度对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为老年患者麻醉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预计手术时间2h~4h,年龄60~75岁。除外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长期服用大量镇静剂或抗抑郁药,有酗酒史或药物依赖史,明显心血管和肝肾功能受损疾病,体重波动范围超过标准体重的±25%,术前测试不依从、无法沟通,以及不能完成术后随访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对研究过程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浅麻醉组(L组)和深麻醉组(D组),每组40例。L组将术中麻醉深度指数(NTI)控制在47~64,对应的脑电图分级(NTS)D0~D1;D组将术中麻醉深度指数(NTI)控制在20~36,对应的脑电图分级(NTS)E0~E1。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药,患者进入手术室,常规给予面罩吸氧6L/min,开放外周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IBP),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连接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监测NTI,麻醉诱导前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两组患者诱导步骤相同,首先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接静脉泵输注丙泊酚3mg·kg-1·h-1,每次浓度递增0.5mg/kg,间隔时间为2min,当NTI达到目标值后,静注芬太尼2~3ug/kg,罗库溴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持续静脉微泵丙泊酚1~5mg·kg-1·h-1,瑞芬太尼0.05~0.2ug·kg-1·min-1,根据NTI调整丙泊酚用药,L组将术中NTI控制在47~64,对应的NTS:D0~D1;D组将术中NTI控制在20~36,对应的脑电图分级NTS:E0~E1,术中心率波动范围超过基础值±20%的,使用艾司洛尔降低或阿托品升高心率,术中血压波动范围超过基础值±20%的,使用乌拉地尔降低或麻黄碱升高血压。并适时间断追加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根据CVP调整补液速度,估计手术结束前30min不再追加罗库溴铵,手术缝皮完毕停止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毕两组使用同一配方进行术后镇痛。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术后24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切皮即刻(T3)、手术1小时(T4)、手术2小时(T5)、术毕(T6)、拔管即刻(T7)时间点的Narcotrend指数(NT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前1天(T0)、术后24h(T1)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术后认知功能;诱导前(T0)、手术2h(T1)、术毕(T2)、术后2h(T3)、术后24h(T4)采取颈静脉血检测S-100β蛋白。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术前NTI、术后NTI、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的MAP较诱导前(T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插管即刻(T2)比诱导前(T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比L组丙泊酚用药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用药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4hPOCD的发生情况为L组14例(35%),D组6例(15%),D组比L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组患者手术2h(T1)、术毕(T2)、术后2h(T3)较诱导前(T0)S-100β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手术2h(T1)、术毕(T2)、术后2h(T3)和术后24h(T4)较诱导前(T0)S-100β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术毕(T2)、术后2h(T3)和术后24h(T4)L组比D组S-100β蛋白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较浅麻醉相比,较深麻醉能够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且较深麻醉能够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升高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