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首先简介了林真理子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林真理子(1954-)作为日本当代文坛著名女性作家,其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以都市情爱为主题的自传体小说,后期主要是以婚外恋为主题的大众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多以都市女性为主,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只要赶上末班飞机》和《京都行》是林真理子都市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但是,目前鲜少有关于林真理子作品中的都市女性的身份建构的研究。本文以《只要赶上末班飞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简介了林真理子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林真理子(1954-)作为日本当代文坛著名女性作家,其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以都市情爱为主题的自传体小说,后期主要是以婚外恋为主题的大众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多以都市女性为主,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只要赶上末班飞机》和《京都行》是林真理子都市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但是,目前鲜少有关于林真理子作品中的都市女性的身份建构的研究。本文以《只要赶上末班飞机》中的美登里和《京都行》中的久仁子为研究对象,运用热奈特的叙事学相关理论,基于小说文本,分四章对林真理子文学作品中都市女性的身份建构进行研究。首先考察美登里的都市女性身份,并且从视角、情节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分别分析美登里的都市女性身份是如何得以建构;其次对久仁子的都市女性身份进行考察,从视角、情节和环境描写三方面分析久仁子身份的建构方式;再者探讨了两部作品中的都市女性身份建构的共同点,最后从两部作品中探讨林真理子文学作品中都市女性身份构建的特征。本论文通过分析美登里和久仁子的都市女性身份,得出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不同于日本传统社会规范下的大家闺秀,而是具有三种身份。一是具有独立能干的事业型女性;二是打破传统禁锢、大胆追求爱情的新时代女性;三是追求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知识型女性。另外,关于两部作品中都市女性身份建构的共同点:在视角上,都采用了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视角交替使用的叙事方式对都市女性身份进行建构;在故事情节上,都以男女恋爱为主线,讲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困惑和选择,都采用了单线型和范畴型叙事手法来建构女性身份;在环境描写上,“灰色的天空”“翅膀”“雪”等景物多次出现,分别象征爱情的不顺、自由和爱情的美好等,“五重塔”“嵯峨野”等象征着自由世界,使用了象征型环境描写手法进行身份建构。最后,关于林真理子作品中都市女性身份建构的特征:第一,受作者本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两部作品中的都市女性并非具有单一身份,而是存在多重身份。第二,两部作品中的都市女性身份经历了从自我放弃到自我坚持的转变;第三,两部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现代化思想。
其他文献
论文通过调研塔里木盆地北部YM2井地区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新采集地震资料、钻测资料、录井资料及分析相邻区块资料,以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
我国谷物机械化收获正向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效籽粒直收是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采用籽粒直收方式时玉米籽粒及茎秆含水率较高(28%以上),导致玉米籽粒
周建人的说明文《蜘蛛》,具体生动,富有强烈科学性。作为初二年级教材,无论对发展学生思维,还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都非常适宜。一、本文教学可以从
一个多世纪以来.水力测功器一直是测量和诊断发动机性能的重要设备之一。本文以某轻型燃气轮机试车台使用的某光盘型水力测功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控制系统、水力系统和工作
目的建立测定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中吡拉西坦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采用Inertsil C18柱(,4.6×150mm,5μm);以0.02mol/L的NaH2PO4溶液:甲醇=(95: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
在当今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算法和算力尤为重要。从海量数据中设计算法挖掘出“数据关联”后的知识,可视化其价值,这是数据挖掘研究的核心。在数据挖掘算法中,神经
<正>2018年11月14日,伴随着一场名为"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推出,让"改革开放"再次成为人们口中的热门词汇。11月22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
西周礼法作为中国传统法的源头,在中华法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先民社会以“天命”、“天罚”为核心的神权法向传统社会以宗族礼法为核心的封建法变迁的关键所在。处于变
从表面上看,腐败是“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但究其根源是文化上的问题,关乎制度设计、执行和日常生活的价值选择、判断。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核,以文化为载体,融合了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廉洁文化的有益分子,形成了关于廉洁从政的制度、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念,是引导人民群众过一种廉洁生活和廉洁价值选择和判断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
犯罪中止作为一种未完成的犯罪形态,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对于犯罪中止的认定都集中于印证行为人的行为能否满足犯罪中止的四个构成要件。因此,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同理解决定了犯罪中止的成立范围,例如危险犯在危险发生后实施有效的中止行为救助法益是否成立犯罪中止,这便关系到对于犯罪中止中“时间性要件”的解读。立足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在因果关系阻断的情形下,即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犯罪结果的不发生不存在因果关系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