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给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春3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氮、磷肥配施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中,以施磷量为主因素,施氮量为副因素,磷素设3个水平,氮素设5个水平。磷肥处理P2O5的用量分别为0 kg·hm-2、75 kg·hm-2和150kg·hm-2,记为(P0、P1和P2)。氮肥处理为纯氮的用量分别为0 kg·hm-2(对照CK)150 kg·hm-2、300kg·hm-2、450 kg·hm-2和600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和N4),共设15个处理,不施氮磷(N0P0)为对照。研究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施磷、氮量对春小麦株高、茎秆直径、穗长、穗下节间长度和旗叶SPAD值均有显著影响;上述农艺性状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89、0.73和0.90。穗长、穗粒数均随着施氮、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数和千粒重呈先升高后降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施磷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合理范围内呈下降趋势。(2)在春小麦花后生长的不同天数,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开花后25-30 d不断增长,花后30 d开始均开始下降。不同处理间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都存在差异,收获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表现为,籽粒>茎>颖壳>叶片>叶鞘。不同施磷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转运率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不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3)随着花后生育时期的推进,小麦茎秆氮素含量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趋势,籽粒和叶片氮素含量表现为逐步升高的趋势;茎秆和叶片中的磷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磷含量在开花后5 d达到最高值。氮磷肥配施作用下的氮素积累量随着花后天数的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磷素积累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植株不同器官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表现为籽粒>叶片>茎。茎秆、叶片分配比例呈增加趋势,而籽粒分配比率呈降低趋势。不同器官磷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表现为籽粒>茎>叶片,施磷、氮对植株茎、叶片和籽粒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4)适度的增施氮和磷肥能够提高春小麦种子的活力指数,且有利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相关活力指标的提升,有利于种子幼苗生长发育,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幼苗干物质的累积,增加小麦幼苗根系长度,而氮、磷肥的施用量超出合理范围会影响春小麦种子的活力,不利于活力指标的进一步增加。在P2水平,N2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在老化8 d后降低幅度最小,显著高于施氮、施磷的其他各水平。在开花后35 d收获的春小麦种子质量最好,种子活力表现好,此收获时期是春小麦种子的最佳收获时期。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当新春31号施磷量为150 kg·hm-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证春小麦种子的活力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