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分析——以《朝日新闻》报道为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lytek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由于其巨大的潜力与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态度,这一倡议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世界的关注。日本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了解日本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的载体,既能够反映公众舆论的变化,又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走向,理解日本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对于理解日本社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朝日新闻》作为日本的重要媒体,历来被认为是一家立场较为中立,并且代表了日本社会主流民意的媒体,《朝日新闻》的认知可以作为理解日本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认知的窗口。那么,《朝日新闻》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怎样的认知,其认知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本文将对《朝日新闻》对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其变化进行探析。
  本文主要选取了《朝日新闻》在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对《朝日新闻》对“一带一路”报道进行量化分析,对报道通过等距离抽样法进行样本选取,之后从报道的数量、篇幅和倾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报道数量方面,从报道数量与年份分布、报道数量变化走向、报道数量变化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了“一带一路”报道量的变化,分析日本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程度变化。在报道倾向性方面,本文将分析《朝日新闻》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倾向。将围绕对“一带一路”相关报道的倾向性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报道的倾向性及其变化。倾向性分析将分为正面、中立和负面三种态度,分析三种态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与领域层面的分析相结合,探析日本媒体在针对不同领域的报道的具有倾向性的变化。在报道领域方面,同时将报道分为政治和经济两大类,分析两大领域的关注程度和倾向性。
  经本文研究发现,《朝日新闻》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总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报道的倾向性趋势也由偏向负面向中立变化。《朝日新闻》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报道的观点主要侧重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的认知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国内经济政策的补充和打破欧美经济规则主导权的战略三个主要观点,政治方面的认知有超级大国化的战略,带有军事和政治色彩的地缘战略和维护经济全球化的战略三个主要观点。通过运用过程追踪法发现,《朝日新闻》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形成及其变化主要受中日两国关系变化、日本对华的历史认知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迁三个方面的影响。
其他文献
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是意大利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他结合意大利的国情与文化传统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了独特的阐释,形成了具有意大利式思维特点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最初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拉布里奥拉唯物史观的形成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广泛吸收和继承了前人的思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黑格尔辩证法、维科的历史哲学以及海尔巴特等人的社会心理学等成为其直接的理论来源。  拉布里奥拉认
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乃至世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家。他所著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书,从历史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出发,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之前由于社会条件以及阶级的制约,存在历史学和哲学上很长时间的难题,这也是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之后,第一次科学全面的论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唯一一本专门阐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专著,对历史辩证法思想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个人而言的日常生活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每个与人有关的领域内,甚至涉及到了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对现代社会的个人来说,日常生活的问题日趋重要,其相关的哲学研究也越发有价值。亨利·列斐伏尔是西方研究日常生活批判问题的先行者,对日常生活问题的研究贯穿了他的研究生涯,也是其中最为核心的线索和最为突出的成就。本文选取了他最新重版的代表作《日常生活批判
学位
在回向“三代之治”使命和应对佛道二教挑战的双重背景下,宋代儒家人学思想紧紧围绕学为圣人展开。这是儒家人学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向,超越了“人禽之辨”语境下,单纯从人性认识人的传统,上升到“凡圣之别”语境下,从本然性、实存性和超越性三个维度重新认识人。  因此,宋代儒家人学思想中的“人”具有三重性:一是本然性。宋代儒家基于“性二元论”思想,将人性分疏为本然之性与实然之性,本然之性纯粹至善,是人的本质。二是
学位
科学技术与我们人类社会息息相通,但是由于科技无度发展,导致科技的不确定性风险带来的后果愈加不可估量。因此,亟需对科技伦理风险进行有效规约。  众多学者对此做了很多尝试,首先是美国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技术评估”这一概念,“预警性技术评估”和“建构性技术评估”是“技术评估”范畴内的两个发展阶段。但“预警性技术评估”阶段参与主体是单一的科学家,有失客观公正性,缺乏公信力;“建构性技术评估”阶段是动
从《圣经·创世纪》中上帝赋予人类特权,做出了将动物赐予人类作为食物的安排,到20世纪动物解放的代表彼得·辛格主张感觉能力是动物获得道德身份和关怀的标准,西方人就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展开了丰富而多彩的讨论,他们对动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代动物权利运动的精神领袖汤姆·雷根的动物权利思想便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首先,雷根通过考察和批评间接义务论(包括简单契约论和罗尔斯的契约论)和直接义务
学位
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的回顾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简史,对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类别、运作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后,指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信托业务.第二章从投资基金委托代理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基金市场的现实数据,剖析了中国投资基金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指出完善基金治理结构的迫切性.最后通过博弈分析得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基金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第三章主要集中于对基金治理
学位
该文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学习和借鉴当代西方货币经济最新理论和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运用规范和实证、动态和静态、定性和定量、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回顾和总结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制度原因和环境因素,并结合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具体的实际,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该文的基本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侵权责任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的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制度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对未成年人、监护人以及未成年人侵权行为的受害人保护的均衡值得研究。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一部分: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思考。认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研究未成年人侵权责任问题的基础。传统的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以“识别能力”以及“财产状况”作为判断自然人有无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存在
学位
2019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农村地区是重中之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持续、健康与否,社会大局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村干部是国家与农村的联结点,是农村工作的主力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村干部的角色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缺乏制度引导和政策激励,为村干部工作带来压力。在没有经济的相应支持和政策的明确保障前提下,村干部的公共权力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