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我国自1956年设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50年的建设,自然保护区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结构平衡、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前往欣赏风景、探幽寻秘、科学考察等等。同时,由于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生态旅游的快速量化扩张,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管理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等原因,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必须考虑诸多限制因子,如地点限制、时间限制、方式限制、建设限制和游客限制等。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盐城保护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丹顶鹤等湿地珍禽及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同时保护候鸟的迁徙通道,以及北亚热带边缘的典型淤泥质平原海岸景观。盐城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展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鸟、观光、休闲度假等生态旅游项目。本文在分析盐城保护区的基本概况——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及功能分区,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保护区类型及主要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区社会经济概况,保护区部分保护对象种群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评估生态旅游对环境质量、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影响。根据盐城保护区景观结构即旅游资源布局,未来旅游六要素的布局,划出盐城保护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范围即建议旅游区,并进行盐城保护区生态旅游限制因子综合分析,进而比较采取限制前后的盐城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采取限制后,各要素运营过程中对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均有所下降,从轻微不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变为基本无不利影响,从不利影响变为轻微不利影响,且通过有效管理可以消除,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本文提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加强宣传教育,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创造绿色企业,引导社区参与;划分功能小区,控制旅游容量,采取分流法、封闭轮休法;采取适应性管理方式:重视科学研究,增加科技含量等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环境管理对策。本文的研究可为其它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限制因子分析和管理对策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