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本草考证及多种鉴别方法研究,明确贡菊与其混淆品七月菊之间的质量差异。2.优化道地药材黄山贡菊的加工方法。3.建立道地药材黄山贡菊的专属质量评价体系,为实现黄山贡菊优质优评打下基础。方法:1.通过本草考证,对黄山贡菊的名称、品种、产地进行研究,明确其与混淆品七月菊的渊源及区别;采用微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GC-MS成分分析等多种鉴别方法找出贡菊与七月菊的异同点,明确两者之间的质量差异。2.收集安徽黄山产的贡菊与七月菊样品,对其较优采摘期、干燥方式、微波干燥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立能够建立贡菊花色鲜质优的高效加工方法。3.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菊花”项下的性状描述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贡菊及七月菊进行性状描述及薄层色谱鉴别;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的相关技术要求,对贡菊与七月菊浸出物、水分、总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重金属元素(砷、镉、汞、铅、铜)、黄曲霉毒素进行含量测定;建立用RHPLC法同时测定贡菊与七月菊中黄酮类成分木犀草苷、木犀草素及酚酸类成分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方法,并比较它们在贡菊和七月菊中的含量差异;以维生素A的色谱峰作为参照峰,采用正相HPLC法进行贡菊与七月菊特征图谱研究,建立黄山贡菊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结果:1.通过本草考证,得出:贡菊起于宋,盛于明清,因被皇宫誉为贡品,称为“贡菊”。而七月菊是由于现今人们对黄山贡菊进行培植,形成两个花期,因首次花期在七月份,故名为“七月菊”。采用微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GC-MS成分分析等多种鉴别方法,得出:贡菊与七月菊性状、薄层鉴别及GC-MS分析上都有明显区别。2.通过对黄山产贡菊与七月菊进行加工方法研究,建立了能够保持贡菊花色鲜质优的高效加工方法:①较优采摘期:贡菊于11月份采摘,以一茬花较优,三茬花不宜采用;七月菊8月样品品质较好,以一茬花较优,三茬花不宜采用。②微波杀青与干燥条件:将菊花80℃封膜密闭2min微波杀青,菊花色泽最佳,晾2min,55℃微波干燥27min,再晾置1夜,二次烘干:55℃加热8min,摊于台面晾至室温即可。3.建立了道地药材黄山贡菊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性状描述发现,贡菊与七月菊在头状花序大小、舌状花大小、管状花数目、质、气、味方面都有区别,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贡菊性状描述进行了相关修订。通过TLC鉴别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品、菊花药材为对照药材,发现在绿原酸位置处5批贡菊均有明显斑点,而3批七月菊均没有明显斑点,可以与贡菊明显区分开来。测得21批贡菊样品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2.70%-24.6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9.99%-21.27%、水分含量为8.42%-10.61%、总灰分含量为4.91%-6.13%,12批七月菊样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4.92%-17.5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1.56%-17.94%、水分含量为8.53%-11.56%、总灰分含量为4.94%-6.17%;测得21批贡菊样品的Pb、Cd、As、Hg、Cu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7、0.425、0.357、1.034、9.039mg/kg,12批七月菊样品的Pb、Cd、As、Hg、Cu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960、1.370、0.572、0、17.507mg/kg;21批贡菊与12批七月菊样品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及二氧化硫残留量。建立了同时测定贡菊和七月菊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素含量的HPLC方法,得出两种菊花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接近,木犀草苷、木犀草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贡菊木犀草苷含量高于七月菊,而木犀草素含量整体低于七月菊。并比较分析了炮制工艺方法对贡菊与七月菊这4种有效成分的内在质量影响,从而优选出能够保持贡菊花色鲜质优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维生素A色谱峰为参照峰,确立了7个共有峰,建立了黄山贡菊与七月菊药材的正相HPLC特征图谱,21批贡菊药材样品相似度大于0.95,12批七月菊药材样品相似度大于0.8,而两种菊花间相似度低于0.7。结论:本课题通过以上研究得出,贡菊与其混淆品七月菊在性状特征、TLC色谱、GC-MS成分分析、黄酮类成分含量上有明显差异,初步建立了道地药材黄山贡菊的质量评价体系。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征性强、准确可靠、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作为道地药材黄山贡菊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