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目前主要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研究有四个方面,一是银行信贷渠道、二是利率渠道、三是资产价格渠道、四是汇率渠道。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市场机制调节下的信贷形式,其绝对规模、相对规模及增速越来越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学者们的研究,2013年,民间借贷绝对规模达到8.6万亿元人民币,占社会融资规模的约50%,近三年年均增速达到约92%。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日趋重要的信贷形式,相关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论述却寥寥无几。本文试图找到货币政策传导的民间借贷渠道,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 欲证明民间借贷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之一,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货币政策变量能否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民间借贷的规模。其次,民间借贷规模能否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全社会总产出,与期限结构相似的短期银行信贷相比何者贡献大。最后,货币政策的民间借贷传导渠道有哪些理论和政策意义。 民间借贷本质上属于居民的一种金融工具,产生于二元金融结构和金融抑制。民间借贷与短期银行贷款相比具有职能相同、产生的根源相同、约束的机制相近、资金的来源相同的相同点和渠道性质不同、效应不同、监管要求不同、放贷效率不同、价格不同、风险不同、资金的运用不同的不同点。 民间借贷的成因和特点决定其会受到货币政策变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指价格影响,即央行设定的存贷款利率与民间借贷利率的差额的扩大与缩小对民间借贷规模的影响。间接影响主要指财富效应,即货币政策作用于其他资产改变了居民资产规模进而改变了民间借贷的规模。 民间借贷规模则会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影响全社会总产出。从总量角度,信贷规模代表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程度,一般认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程度越高则经济发展越快,因此信贷规模与全社会产出为正相关关系。民间借贷与短期银行贷款共同构成的短期信贷从逻辑上应当与全社会总产出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从结构角度,信贷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代表了其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一般认为信贷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则实体经济发展越快,因此市场化程度与全社会总产出为正相关关系。民间借贷与短期银行贷款的比例应当与全社会总产出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经过对1991年至2010年这20年间的存款准备金率、短期贷款利率、民间借贷规模、短期贷款、全社会总产出数据的建模和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第一,货币政策显著影响民间借贷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短期贷款利率提高1%,民间借贷相对规模扩大约0.75%,绝对规模缩小约12.76%;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民间借贷相对规模扩大约0.59%,绝对规模扩大约9.37%。第二,民间借贷规模影响全社会总产出。相对规模方面,民间借贷相对规模对全社会总产出的长期弹性不显著,短期弹性显著,民间借贷相对规模较上期增加1%,则全社会总产出增加约2.05%。绝对规模方面,民间借贷绝对规模、短期银行贷款与全社会总产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民间借贷绝对规模较短期银行贷款对全社会总产出的影响更大。民间借贷绝对规模提高1亿元,全社会总产出提高约3亿元;与之相比,短期银行贷款提高1亿元,全社会总产出提高约1亿元。第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民间借贷渠道能够提供利率市场化、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失效、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