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马豆素对HT22细胞自噬及mTOR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疯草是豆科棘豆属(Oxytropis)和黄芪属(Astragalus)有毒植物的总称,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毒草。我国拥有天然草原面积4亿hm~2,毒草危害面积约3330万hm~2,其中疯草毒性灾害最为严重,约占毒草危害面积的33%。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SW的化学结构与动物体内甘露糖高度相似,与甘露糖苷酶有极高亲和力,能够竞争性抑制Ⅱ类α-甘露糖苷酶活性,导致糖代谢紊乱,进而出现以广泛组织细胞空泡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疯草中毒病。自噬是真核细胞自我保护的代谢途径,通过将受损细胞器、大分子物质等与部分细胞质包裹形成自噬体,而后与溶酶体等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对包裹内容物进行降解与回收,实现物质与细胞器的更新,维持胞内物质与能量供给的平衡。研究表明,当出现自噬障碍时,细胞会呈现空泡样病变,但细胞自噬对于SW致空泡变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鉴于此,本研究以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Mouse Hippocampal Neurons cell line,HT22)为试验细胞模型,开展相关研究,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苦马豆素造成HT22细胞损伤SW处理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T22细胞内空泡变性情况,发现随着处理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空泡变性逐渐加重;qRT-PCR检测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表达量变化,发现它们的表达量随着处理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巴弗洛霉素A1能够改善以上两种情况,减缓SW的毒性。2.苦马豆素诱导HT22细胞发生自噬自噬标志物LC3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用不同浓度SW培养液处理细胞12 h,LC3-Ⅱ/β-actin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mRNA表达也有相同变化,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后用0.8 mg/mL的SW处理细胞不同时间,LC3-Ⅱ/β-actin也以时间依赖性方式增加,mRNA表达变化相同,且各时间点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荧光染色。用不同浓度SW培养液处理细胞12 h,对照组细胞MDC染色呈弥漫性,而处理组细胞出现荧光聚点,表明出现广泛的MDC阳性自噬泡。LC3-Ⅱ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W增加了HT22细胞中LC3-Ⅱ荧光聚点的形成,且荧光强度随剂量升高而增强。用0.8 mg/mL的SW处理不同时间,MDC阳性自噬泡和LC3-Ⅱ斑点呈现明显增加。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随着SW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发现细胞内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多。上述结果表明,SW可诱导HT22细胞产生大量的自噬体,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3.苦马豆素激活自噬并导致自噬降解受阻试验发现ATG5、Beclin1和p62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随着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TG5和Beclin1的升高,显示自噬体增多,表明细胞内自噬水平升高,p62的积累表明自噬的最终降解受阻。而自噬降解受阻有两种可能,一是溶酶体的功能受损,二是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发生障碍。因此,通过Western-blot和qRT-PCR检测了溶酶体膜相关蛋白1(lysosomal membrane-associated protein 1,Lamp1)在SW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后的变化,显示Lamp1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呈升高趋势,且有明显时间和剂量效应;随后,使用Lyso Sensor?Green DND-189和Lyso-Tracker Red对溶酶体进行染色观察,发现随着攻毒剂量的增强,溶酶体数量增多,但腔内的pH升高。表明SW处理后细胞内自噬降解受阻与溶酶体功能受损有关。4.mTOR相关通路参与调控苦马豆素诱导的HT22细胞自噬采用Westermn-blot检测自噬信号mTOR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用不同浓度SW处理HT22细胞,随着SW浓度的增加,p-PI3K、p-AKT、p-ERK、p-AMPK、p-mTOR、p-p70S6K和p-4E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总的PI3K、AKT、ERK、AMPK、mTOR、p70S6K和4EBP1保持不变,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PI3K/AKT/mTOR、ERK/mTOR和p53/mTOR自噬信号通路参与SW诱导的HT22细胞自噬调控,而AMPK/mTOR通路不参与该调控。由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SW通过损伤HT22细胞溶酶体功能,导致细胞内自噬体不能被完全降解,而诱导HT22细胞自噬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SW诱导的HT22细胞自噬中,PI3K/AKT/mTOR和ERK/mTOR信号通路发挥正向调控作用,p53/mTOR信号通路起负向调控作用,而AMPK/mTOR信号通路不参与该调控过程。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SW毒性作用机制及疯草中毒病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重要亚种种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特性,与其他地区大熊猫相比,秦岭大熊猫则更为珍贵和濒危。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中的理想种子细胞,是最有保护价值的大熊猫种质资源。本试验通过分离秦岭大熊猫骨髓、牙髓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形态特征、干细胞特性以及多向分化潜能进行检测;同时利用HE染色观察大熊猫胎膜组织学结构,分离
学位
叶绿体转化技术因其高效表达及生物安全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越来越多的双子叶中得到了应用,但在单子叶植物中进展缓慢。就水稻而言,一方面由于水稻对叶绿体转化中常用的筛选剂壮观霉素等有自身抗性;另一方面,叶绿体转化中利用频率较高的调控元件16S rRNA启动子(Prrn)在非绿色组织中转录水平较低。因此,针对水稻叶绿体转化中使用的非绿色愈伤受体,需要寻找高效的筛选标记,并结合新的有效的表达调控
学位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很多生物胁迫(如病原菌)与非生物胁迫(如低温、高盐和干旱)的侵害。这些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分别在生物胁迫反应和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前人的研究发现ABA可以抑制SA的信号通路,SA也可以抑制ABA的信号通路。但是它们相互调控的分子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从全基因组水平探究SA和AB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通
学位
所有生物的最终目标是把正确的遗传信息(DNA)传递给下一代。但是DNA不断地受到各种损伤的威胁。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生物进化了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来修复DNA损伤。在动物的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最核心的两个调控蛋白是蛋白激酶ATR和ATM,它们会分别磷酸化下游的蛋白激酶CHK1和CHK2,并进一步调控其它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但是植物没有CHK1的同源蛋白,因此植物ATR蛋白调控DNA损伤修复
学位
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含有剧毒乌头碱,动物采食乌头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心脏骤停、瞳孔散大、呼吸衰竭、视觉和听觉减弱甚至丧失、肌肉强直、步态不稳等。乌头碱具有靶器官毒性,主要危害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国内外学者对乌头碱的毒性机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离子通道、氧化应激损伤等方面,而乌头碱致神经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内在基
学位
着眼国外网电攻防发展现状,以舒特系统为缩影,阐述了网电攻防的相关概念及技术发展情况,梳理了舒特攻击机理。在此基础上,对舒特系统的战场威胁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舒特系统的威胁特点,提出了几点对指挥信息系统的预防措施。
期刊
学位
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兽医临床上普遍存在,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而针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清除,除开发新型佐剂、新型疫苗外,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明目的功能;主治阴虚内热,腰肢无力,肾虚滑精,视力减退。现代研究表明,女贞子含有萜类、苯乙醇类、黄酮类等多种成分,具有免疫调节、
学位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中卵泡储备耗竭,卵巢功能衰退的一种疾病。近年来,POF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发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4-vinylcyclohexene diepoxide,VCD)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环境污染物。研究显示,VCD可诱导卵巢中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显著下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