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合成视角下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多媒体和网络等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不仅依赖于单一的文字模式,在很多的交际情境下,人们运用图像、颜色、音频、视频等其他符号系统构建意义,多模态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多模态交际方式的广泛应用,多模态语篇分析也逐步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关注点之一。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平面广告作为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形式使用着大量的隐喻和转喻,两者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也拓展到了多模态研究平台。本文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研究,以概念合成理论框架分析多模态转喻和隐喻,并以平面广告为例,对多模态平面广告中的意义构建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转喻与隐喻为分析对象,从概念合成的角度解读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过程,即动态的相互作用。在平面广告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并将多模态转喻与隐喻放在平等的位置,阐释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是通过转喻和隐喻的互动和整合来实现的,意义的构建是动态的复杂过程,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且指出转喻在多模态概念构建中发挥更基础的作用。同时,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概念合成理论对平面广告隐喻和转喻图文分析的可操作性和解释力。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运用使广告更具审美价值,从而实现劝说功能。
其他文献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问题是研究不作为犯罪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是“四来源说”:第一,法律上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第二,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作为义务;第
模因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牛津大学学者道金斯(Dawkins)在其1976出版的专著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的,他将模因定义为文化信息模仿与传播的单位。后来布莱克摩尔(Blackmore)发展了道金
从现有的文献与资料来看,多数的语言态度研究主要从语言使用来进行语言态度的研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蒙古族适龄儿童的择校来研究语言态度几乎很少涉及。因此,本论文旨在用
综述了食品污染的危害以及我国食品安全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期为食品安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在现代社会,考古是走进历史验证历史的一个很好手段,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发展,很多历史得以验证。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汉代,人们也存在着独特的丧葬习俗,尤其是对于一些地位显
<正>城乡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旨在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和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
早期原始艺术诗、乐、舞三者混合在一起,文字的出现后诗乐才逐步分离。笔者基于《文心雕龙》中《明诗》和《乐府》的诗歌观,从古代诗的流变史和歌的发展史的交集——音乐角度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人们将更多的审美情感寄于汽车,汽车除了要具备工程上的要求,更要在外形上体现出美感。作为美学与工程结合的汽车造型设计越来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对外汉语初级短期班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现状,论述了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型教学原则及实施过程,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调
目前,“汉语热”席卷全球,商务汉语学习者正逐年增加,其教学要求也在慢慢提高。词汇教学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高效教学目标实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