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燕祥是当代文学界一位优秀的杂文家。他最初是作为一名抒情诗人受到文坛关注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创作了大量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政治抒情诗。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杂文作品,实现了由诗人到战士,由“杂感的诗”向“诗的杂感”的创作转变。
自1980年代初至今,邵燕祥的杂文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代初到1980年代中后期的以现实批判为主的杂文;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后期的以历史反思为主的杂文;第三个阶段是新世纪以来的以思想文化批判为主的杂文。其杂文创作志在继承鲁迅的风骨,重在高扬理性批判精神,取材多样,切入视角独特,崇尚理性,追求真诚,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批判意识和诗性品格,从而在当今杂文界自成一格。
本文共分四章来探讨邵燕祥杂文的创作概况。第一章,首先,从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现代杂文的概念加以界定,以便下文对邵燕祥的杂文作品进行分类论述。其次,论者将对新时期至今杂文发展与繁荣的思想文化背景及其杂文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宏观的把握,希望能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对杂文的发展概况与繁荣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将邵燕祥的杂文放在一个大的文学背景下进行定位与论述。第二章,对邵燕祥杂文创作的基本状况加以描述。首先,结合他的几部带有自传性的文集《找灵魂》、《沉船》、《人生败笔》、《别了,毛泽东》等,以及他四五十年代的新体诗与旧体诗的创作,来分析与描述邵燕祥由诗人转变为杂文家的原因和过程,旨在探究其转变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其次,概述其杂文创作历程及创作成果,以便使读者对邵燕祥的杂文创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为下文能够从历时的角度对其杂文主题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加以分析提供依据。第三章,主要是以具体文本为例来分析邵燕祥杂文创作的题材与主题的特点,及其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第四章,主要是以具体文本为例来分析邵燕祥杂文的审美特征,主要集中分析其杂文的诗性特征。
通过以上四章的论述,旨在论证邵燕祥由诗人到战士的角色转换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突转,而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同时通过以上论述也意在突显邵燕祥杂文的独特价值及对当代杂文创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