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在绝经期前后,妇女卵巢功能的衰退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为主,如潮热、盗汗、抑郁、焦虑。女性的围绝经期是其生理上很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导致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问题都备受关注,而且随着社会压力的倍增,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多,生活作息的不规律、家庭关系的紧张,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重者会演变成围绝经期焦虑症。随着女性文化程度的提高,担当社会、事业、家庭所带来的压力,此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心身健康,同时也让家庭、社会承受着很大的负担。并且研究发现该病的产生与中枢的神经递质紊乱关系密切。西医治疗方法中的雌激素替代疗法(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延缓卵巢的衰老的首选方法,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但近年来关于替代疗法的多种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针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和不同的症状而采取辩证施治选择最佳处方,逐渐在国际上备受重视,但临床选择穴位仍然是主要取决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并且穴位的应用复杂多变,因此临床上缺少客观的标准和根据。前期研究显示的只有针刺的起效结果,未曾探讨过中间的作用过程以及机制。一般认为,脑的各级中枢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其接收的体内、体外环境传入的信息,在整合后,被自主神经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将调控信息传递到各个功能系统。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包含括了中枢神经递质和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以及脑功能的区域兴奋性改变等。神经递质作为NIM网络跟围绝经期综合征间的中间介导物质,其作用无可取代。本实验以前期工作为基础,以前我们所选择的动物模型多以去卵巢大鼠为主,本实验我们以自然衰老围绝经期大鼠为模型,观察电针三阴交对自然衰老围绝经期大鼠焦虑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规律的变化,探讨单胺类神经递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焦虑症状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选穴找到科学依据。方法:将清洁级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大鼠在三阴交处进行电针,隔日一次,共治疗15次。其他两组大鼠进行常规饲养,不进行针刺,隔日抓取。结果:1.行为学的测试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进入开放臂的次数百分比与进入开放臂的时间百分比即OE%、0T%均显著减少,向下探究次数即HD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呈现明显的焦虑状态。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OE%、0T%均显著增高,HD值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OE+CE、R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雌性大鼠海马部位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比较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五羟色胺(5-HT)含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5-HT/NE的比值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海马的5-HT的含量以及5-HT/NE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或P<0.05),NE含量明显增加(P<0.05),DA的含量有增加但不明显(P>0.05)。3.各组雌性大鼠卵巢的E2的含量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的E2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卵巢的E2含量显著升高。结论:1.电针三阴交穴可以改变围绝经期大鼠的焦虑行为状态,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2.电针三阴交穴可以改变围绝经期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大鼠的焦虑症状。3.针刺可能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来改变NIM网络的失衡状态,进而引起了雌激素水平升高发生有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