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亲相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条延续了数千年的法律制度和基本的伦理原则。这一制度最早的理论渊源要追溯及西周时期“亲亲”、“尊尊”的道德原则,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强调是稳定家庭关系和政权关系的重要前提,只有懂得家庭伦理中的基本伦理关系,才不至于以下犯上,威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在理论上明确提到“亲亲相隐”思想的是中国古代儒家孔子关于“父子相为隐”的理论学说。随着儒家思想正统性地位的确立以及古代法律的儒学化进程,“亲亲相隐”思想在西汉时期正式被统治者接纳,并在法律中得到体现。在此之后的历朝各代的法律基本延续这一法律制度并逐步发展完善,成为传统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推翻旧制的社会秩序,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亲亲相隐”制度也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彻底的废除,全盘否定了其存在的价值。这与基本的人性和亲情伦理需要是相背道而驰的,引起的法律与道德上的冲突不容忽视。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越演越烈,以及亲情伦理关系的冷淡和道德责任感的丧失,无不与我们当今对“亲亲相隐”思想的否定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漠视有着紧密关系。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重新估量“亲亲相隐”价值,并就如何引入这一价值原则以服务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包括了甜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内容,正文由四章组成。前言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了本文写作方法和主旨。正文第一章:“亲亲相隐”的制度概述。本章共分为两节,通过一系列的史料对“亲亲相隐”制度的各阶段发展进行了梳理,理淸了其基本含义。同时,对其存在的原因及伦理依据进行了探讨。正文第二章:社群主义与儒家伦理。本章也分为两节,主要对社群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概括,重点介绍了社群主义与儒家伦理这两大理论体系的理论内涵的内在相关性。正文第三章:“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研究。本章分为三节,分别从个人层面、社会家庭层面以及国家层面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价值。正文第四章:对引入“亲亲相隐”制度的思考。分为两节来写,首先反思了否定“亲亲相隐”制度的原因及其现状。其次,对引入这一制度做一些必要的改革以及规定。结语部分,对前文的论述进行了总结,以及研究这一制度价值的必要性。对这一制度在未来社会的作用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