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及其与智能系统集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lker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结合国家863课题,以虚拟植物生长研究为主线,以农业生产实际为背景,深入探讨了虚拟植物生长建模及其与农业智能系统的集成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一些创新性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学家定义的二十三种植物构造模型能够精确描述植物形态结构的连续变化特点.该文在对这些植物构造模型及相关植物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植物形态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概括为两个步骤:使用构造模型建立植物的拓扑结构和几何结构,然后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渲染植物的三维结构,以获得理想的三维植物图形.该文提出的这种方法,能够逼真地模拟大多数植物的外形结构,可以交互地进行植物形态的三维布局设计.作为一种植物形态发生模型,这种建模思想,有助于促进以植物为对象的自然景物模拟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植物体的特有结构为发展可复用的植物组件提供了可能.在植物三维建模模型中引入了组件技术,将不同的植物器官、拓扑结构描述模型、渲染算法等做成不同的组件,在软件的指引下,用户通过交互,采用组装技术,能够方便地生成各种美丽的植物图形.为模拟农作物的真实生长过程,可视化显示不同生理生态因素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植物的结构-功能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建立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一般过程.以温室番茄为例,在生长单元的水平上建立了基于积温因子的虚拟番茄生长模型,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相互影响的角度模拟了不同温室温度下番茄的生长状况和生长过程.针对目前对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评价缺少通用的、可量化的有效手段,提出一种"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有效性确认.该文研究了虚拟植物生长模型与农业智能系统知识模型的集成机制,利用植物的生理生态模型辅助专家系统决策,可视化地表达专家系统的决策结果.在原有智能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植物生长模型的新型智能系统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雄风专家系统开发平台XF6.1,以温室番茄生产管理为实例,设计开发了基于虚拟生长模型的温室番茄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基于二十三种构造模型的植物形态建模方法,设计开发了相应的植物建模软件VPG-1.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VPG1.0与XF6.1的集成机制.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江苏省科技十五攻关项目“网络化焊接机器人研制与汽车生产线应用工程”为背景,承担并完成其子项目——“开放式网络化机器人通讯平台与控制方法研究”。针对远程客
首先本文详细的研究光纤陀螺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标度因数和零偏稳定性。对FOG-M01型光纤陀螺进行了小速率标度因数的测试和零偏测试,分析了标度因数的稳定性、非线性度和
工业过程中的时滞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大时滞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系统的超调量变大,调节时间大大加长,甚至出现振荡、发散,系统的动态品质明显变差。50年代末以
本文侧重于研究复杂背景下实时的二维手势分割以及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维手势识别。手势分割是整个识别分析的关键和前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识别率。但是目前基于单目视
电动执行机构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执行单元。它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将控制信号转换成相应的动作来控制阀门的位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电动执行机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
  为了有利于地震解释,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尤其是改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质量是目前急切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先进的图象处理和系列图象分析技术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防的各个领域。世界各国都在争相研制高分辨率卫星以用于军用。然而,航天器(如地球观测卫星、科学探测卫星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对电力依赖程度的加大,用户对电能的需求与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也因此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智能电网应运而生
阵列天线综合可表示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近年来人们采用了遗传算法来解决这种问题,但遗传算法的程序复杂,需要设置的参数较多,难以控制。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智能随
金属电化学防腐技术在现代工业设备、金属建筑结构、舰船和港口设施的防腐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用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防腐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电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防腐电源逐步从以晶闸管为主要开关器件的相控电源发展为全控器件的高频开关电源。本文结合金属防腐的应用背景,将数字控制倍流整流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应用到阴极保护中,使得防腐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