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理论、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健脾补肾益肺法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方法:根据2007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2003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入组确定患者。通过观察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于东方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COPD稳定期Ⅲ级、Ⅳ级患者60例,以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标准疗法(舒利迭+茶碱缓释片),治疗组联合应用以健脾补肾益肺法拟方的中药汤剂。研究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项症状比较,咳嗽、咯痰、喘息、气短、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及乏力、身困体重、纳呆、腹胀等全身性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分析,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秩和统计量=35.10,P=0.035)。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症侯治疗疗效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平均秩和=20.17,P=0.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小于治疗前;单项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的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胸闷症状于治疗前后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咳嗽、咳痰、气短、胸闷症状于治疗前后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喘息、哮鸣音症状于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FEV1/FVC的提高明显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FEV1%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前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六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在预防感冒及预防COPD急性加重上具有明显疗效(P<0.05),经过健脾补肾益肺方治疗后患者感冒次数明显较前一年同一时期外感次数及急性加重次数减少。而对照组则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外感次数及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减少。结论:应用健脾补肾益肺法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咯痰、喘息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延长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功能代偿能力,同时可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及外感次数,减少诱发COPD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COPD的治疗尚缺乏特效的药物及方法,而中医中药秉承其辨证论治的传统优势,在COPD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文献研究发现中医药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本课题研究重点在于评价健脾补肾益肺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该方法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