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意义上讲,委婉语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手法。然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委婉语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家学者已经从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及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针对委婉语的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温和的、迂回的语言形式来代替原本不宜直言的或者刺耳的语言形式,以便获得委婉的交际效果,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迂回的、间接的表达方式都可以保证人们愉快地交流。在英语中,当人们谈到“死亡”时,经常会使用到kick the bucket。但是,我们很容易地会发现这个短语并不是那么的委婉和好听。如果人们用此短语来描述他人的死亡,可能会表达出一种无礼及蔑视的情感。有些学者,甚至有些权威书籍都将kick the bucket当成是委婉语,然而,另有学者认为根据词语所达到的表达效果,它应该属于恶化语(委婉语的反义词)。严格意义上讲,它既不是纯粹的委婉语也不是纯粹的恶化语,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会带来不同的交际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将这个未知的交际效果称为X。事实上,许多词语及短语都会涉及到这样的争论:所有委婉的表达方式取得的都是纯粹的委婉的交际效果吗?所有的恶化语取得的都是真正恶化的效果吗?委婉语与恶化语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抛开传统的范畴理论,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来分析委婉语及恶化语。通过具体的分析说明,本文大致得出以下尝试性的结论。这就是,委婉语和恶化语并不是分别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在充分考虑语境、听话人及说话人的自身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在委婉语与恶化语之间,二者的界线并不总是清晰的。毫不夸张地说,是有一个委婉语—恶化语连续统的,而这个连续统可以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加以解释。在这个连续统中,存在着四个部分:委婉语,恶化语,恶化委婉语和委婉恶化语。具体地说,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人们更愿意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但是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并不属于委婉语,我们将其称之为恶化语或恶化委婉语。有时,人们会选用好听的恶化语来达到间接的冒犯或者侮辱他人的目的,我们将其称之为委婉恶化语。本文提供了大量恶化委婉语及委婉恶化语的例证。此外,这个连续统并不只是体现在言语委婉和言语恶化中,还体现在非言语层面。正确地运用委婉语及恶化语可以有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对人们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