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斑块(high risk plaque,HRP)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在病理学上,HRP的主要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大的富含脂质的坏死核(>40%)(lipid-rich necrotic core,LRNC)和纤维帽破裂(fibrous cap rupture,FCR)等。动脉粥样硬化是系统性疾病,常同时或相继累及多个血管床,多血管床粥样硬化病变比单血管床粥样硬化病变具有更高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有研究显示,一定数量的患者存在双侧颈动脉HRP。研究表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等临床特征是颈动脉HRP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目前尚缺乏双侧颈动脉HRP形成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据。大量前瞻性研究证实,颈动脉HRP与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但并非所有的HRP都会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中发现,在这组患者中代表IPH的T1高信号的发生率为8.1%。而该征象在老年患者(17.9%)和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47%)中发生率更高。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HRP可有效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但双侧颈动脉HRP与脑血管症状的关系尚不明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主要开展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研究内容:比较双侧颈动脉HRP、单侧颈动脉HRP以及无颈动脉HRP三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临床发现双侧颈动脉HRP的高危因素提供依据,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干预靶点。第二部分研究内容:利用多对比高分辨率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双侧颈动脉HRP且单侧发生症状的患者中,对比症状侧和非症状侧HRP的形态学和成分特征的差异,旨在为双侧颈动脉HRP患者脑血管症状的预测提供依据。第三部分研究内容:利用多对比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双侧颈动脉HRP患者中,分析卒中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症状侧HRP的形态学和成分特征的差异,旨在为双侧颈动脉HRP患者的脑血管病复发风险的预测提供依据。第一部分:双侧颈动脉高风险斑块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目的:比较双侧颈动脉HRP、单侧颈动脉HRP以及无颈动脉HRP三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临床发现双侧颈动脉HRP的高危因素提供依据,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干预靶点。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85例,平均年龄61.8±10.0岁,其中男性430例(73.5%)。所有病例来源于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项目“中国人群粥样硬化风险评价(Chinese Atherosclerosis Risk Evaluation,CARE-II)”,所有入组患者均行颈动脉MR血管壁成像。采集三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高脂血症史、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家族性心血管病史、降压治疗史及他汀药物治疗史。三组间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并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临床危险因素与颈动脉HRP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入组的585例患者中,80例(13.7%)存在双侧颈动脉HRP,95例(16.2%)存在单侧颈动脉HRP,410例(70.1%)双侧颈动脉均无HRP。与无HRP组的患者相比,双侧颈动脉HRP患者年龄较大(P<0.001),男性较多(P<0.001),BMI指数较大(P=0.045),舒张期血压(P=0.018)、TC(P<0.001)、LDL(P<0.001)和HDL(P=0.031)均较低,而冠心病史发生率(P=0.027)、降压治疗(P=0.006)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P<0.001)均较高。另外,与单侧颈动脉存在HRP的患者相比,双侧颈动脉HRP患者的TC(P<0.001)和LDL(P<0.001)水平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HRP患者相比,高龄(OR:1.09,95%CI:1.05-1.12,P<0.001)、男性(OR:11.12,95%CI:3.85-32.16,P<0.001)、服用降压药(OR:2.26,95%CI:1.14-4.48,P=0.020)和他汀类药物(OR:2.96,95%CI:1.67-5.25,P<0.001)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风险发生双侧颈动脉HRP,而高舒张压(OR:0.97,95%CI:0.95-1.00,P=0.021)、高TC(OR:0.62,95%CI:0.47-0.81,P=0.001)和高LDL(OR:0.56,95%CI:0.41-0.77,P<0.001)的患者具有较低的风险发生双侧颈动脉HRP。另外,与单侧颈动脉HRP的患者相比,高龄(OR:1.04,95%CI:1.00-1.09,P=0.041)患者具有较高的风险发生双侧颈动脉HRP,而高TC(OR:0.49,95%CI:0.34-0.69,P<0.001)、高LDL(OR:0.50,95%CI:0.34-0.74,P=0.001)和糖尿病患者(OR:0.47,95%CI:0.24-0.93,P=0.030)具有较低的风险发生双侧颈动脉HRP。结论:本研究发现,年龄、性别、舒张压和血脂水平可能是双侧颈动脉发生HRP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高风险斑块的MR影像特征对比研究目的:利用多对比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双侧颈动脉HRP且单侧发生症状的患者中,对比症状侧和非症状侧HRP的形态学和成分特征的差异,旨在为双侧颈动脉HRP患者脑血管症状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近2周内出现缺血性卒中或TIA症状的双侧颈动脉HRP患者(平均年龄约65.8±7.7岁,男性61例)行颈动脉MR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HRP测量斑块负荷,包括管腔面积、管壁面积、总血管面积、最大管壁厚度、标准化管壁指数(NWI)和管腔狭窄,并对颈动脉HRP的成分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LRNC、IPH、靠近管腔的IPH和/或血栓、钙化、靠近管腔的钙化和FCR的有无及体积等。采用配对t检验、Signed-rank Wilcoxon检验或Mc Nemar’s检验,比较症状侧和非症状侧上述HRP的MR影像特征的差异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在调整斑块负荷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症状侧和非症状侧HRP的MR影像特征的差异性。结果:与非症状侧HRP相比,症状侧HRP表现为较小的管腔面积(P<0.001)以及较大的管壁面积(P=0.028)、管壁厚度(P=0.006)、NWI(P<0.001)和管腔狭窄率(P=0.002)。与非症状侧HRP相比,症状侧HRP具有较大的LRNC体积(P=0.003)、LRNC最大面积百分比(P=0.002)、IPH体积(P=0.030)、IPH最大面积百分比(P=0.022)、较多的LRNC累及层数(P=0.005)、靠近管腔的IPH和/或血栓(29.9%vs.6.0%;P=0.001)和FCR(37.3%vs.16.4%;P=0.007)。在调整NWI和管腔狭窄率之后,症状侧和非症状侧颈动脉HRP的靠近管腔的IPH和/或血栓(OR:5.49,95%CI:1.61-18.75,P=0.007)和FCR(OR:2.90,95%CI:1.16-7.24,P=0.022)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双侧颈动脉HRP患者症状侧HRP表现为更大的斑块负荷和更多的高危成分特征,尤其是靠近管腔的IPH和/或血栓和FCR。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双侧颈动脉HRP患者中,斑块负荷较大、高危特征较多的斑块可能具有更高的脑血管事件风险。第三部分:双侧颈动脉高风险斑块MR影像特征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利用多对比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双侧颈动脉HRP患者中,分析卒中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症状侧HRP的形态学和成分特征的差异,分析HRP斑块特征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71例近2周内出现缺血性卒中或TIA症状的双侧颈动脉HRP患者(平均年龄约66.4±7.3岁,66例男性)行颈动脉MR成像。对HRP测量斑块负荷,包括管腔面积、管壁面积、总血管面积、最大管壁厚度、NWI和管腔狭窄。并定性、定量分析颈动脉HRP的成分特征,包括LRNC、IPH、靠近管腔的IPH和/或血栓、钙化、靠近管腔的钙化和FC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上述HRP的MR影像特征的差异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在调整干扰因素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复发组和未复发组HRP的MR影像特征的差异性。结果:与未复发组颈动脉HRP相比,复发组颈动脉HRP表现为更大的管壁厚度(P=0.010)、平均NWI(P=0.003)和管腔狭窄率(P=0.001)。卒中复发组颈动脉HRP的靠近管腔的IPH和/或血栓(52.6%vs.19.2%;P=0.006)和靠近管腔的钙化(42.1%vs.9.6%;P=0.00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的颈动脉HRP。在调整年龄、性别、BMI、NWI和管腔狭窄率之后,靠近管腔的IPH和/或血栓(OR:5.33,95%CI:1.30-21.83,P=0.020)和靠近管腔的钙化的发生率(OR:7.70,95%CI:1.37-43.22,P=0.020)与卒中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双侧颈动脉HRP患者中,与卒中未复发患者相比,卒中复发患者颈动脉HRP具有更大的斑块负荷和更多的高危成分特征,尤其是靠近管腔的IPH和/或血栓和靠近管腔的钙化。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双侧颈动脉HRP患者中,斑块负荷较大、高危特征较多的HRP可能具有较高的卒中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