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脉冲强磁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冲强磁场核磁共振(Pulsed-high-Magnetic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MF-NMR)测量手段兼具脉冲强磁场的物性操纵能力和核磁共振的原子级微观探测能力,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检测信噪比,还能够为发现高场诱导的奇异物态现象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谱线质量不高、磁场与谱仪同步效率低下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脉冲磁场的稳定度与稳态磁场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设施已实现最高参数64 T/10 ms的脉冲平顶磁场,对于解决现有PMF-NMR技术中存在的磁场波动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此,本文基于平顶磁场条件对超高场PMF-NMR检测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自主研制高稳定度PMF-NMR测试系统,利用平顶磁场的准稳态特性优化PMF-NMR实验环境,为我国在极端强磁场条件下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独特的测试平台。在背景磁场方面,采用“大范围削波+小范围填波”的设计思路改进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现有平顶磁场拓扑,提出三线圈耦合型平顶脉冲强磁场拓扑,将原有开环调节方法优化为闭环控制系统,阐述平台期的磁场补偿过程,搭建电、磁、热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的优化效果。通过35 T脉冲磁场实验证明该稳场线圈调节能力大于1 T,调节精度可达0.01 T,经等效实验验证该模型能够产生62.3 T/9 ms/50 ppm的平顶磁场,其稳定度比改进前提升1~2个数量级,在相同稳定度和磁场强度水平下,持续时间比国际同类技术提升接近5倍,为PMF-NMR实验提供了更优越的采集条件和更充足的极化时间。在高频谱仪方面,自主研发高度适应脉冲强磁场环境的高频NMR谱仪,围绕软硬件协同设计思想布局PMF-NMR模块化谱仪模型,基于任务流及异步时序逻辑,编写了PMF-NMR分布式、多控制器、跨时钟域的分层控制程序及集总的人机交互界面,自主设计制备了射频移相器、射频调制开关、宽带有源式时分双工器、前置低噪声放大器等关键器件,实现了最高收发频率2.7 GHz、实时带宽20 MHz、I/Q采样率100 MS/s、射频移相角0~2π、时序控制精度0.01μs、收发双端隔离度高于100 d B的高参数PMF-NMR谱仪,为自主发展PMF-NMR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验站建设方面,设计磁场-谱仪跨时钟域时序同步系统,实现PMF-NMR场-频同步联动,装置配合时延小于5μs;研制狭长型双电感调谐PMF-NMR探头,在径向宽度小于10 mm的探头中实现样品温控、磁场监测、信号检波与调谐匹配功能;整合脉冲磁体、高频谱仪、探头装置以及强磁场装置配套电源、控制及低温设施,搭建了国内首个PMF-NMR实验站,并最终接入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控系统,实现了PMF-NMR实验站及其他科学实验站的资源共享与有序配合。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本文开展了一系列测试实验。首先,在无磁场的情况下捕获得到Cu2O样品中63Cu的核四极矩共振信号,证明了自制PMF-NMR谱仪运行良好;然后,在7 T稳态磁场中,基于自制PMF-NMR谱仪和探头测量了YCu3(OH)6.5Br2.5中的~1H-NMR信号,验证了该特制探头能够完成调谐、探测、温控等功能;进而,在22 T脉冲强磁场下,先基于ESR原理预校准磁场得到实验扫场窗口,再通过激发单次自旋回波序列,成功捕获到93Nb-NMR信号,通过定频扫场实验证明了磁场调节精度可达0.01 T,是目前用于NMR实验中最精确的脉冲磁场;进一步地,对比重复脉冲SE序列激发的信号捕获情况,发现在平顶脉冲磁场提供的准稳态环境下,PMF-NMR实验能够始终保持场-频同步状态,其共振激发效率可达100%,实验可靠度和可控性显著优于普通脉冲强磁场。上述工作印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平顶脉冲强磁场发展准稳态高场NMR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高能电子束驱动的自由电子激光(Free Electron Laser,FEL)可以产生高功率且频率可调的太赫兹波,是获得高平均功率太赫兹波的重要太赫兹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品质直接影响太赫兹辐射的功率、波形、频谱等性能参数,而稳定的微波功率系统是产生高品质电子束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FEL输出太赫兹波时域精确测量的重要基础。论文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紧凑型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HUST THz-FEL)
学位
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目前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基于金属锂(Li)负极和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有望同时解决上述问题。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高,但存在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高和难以加工的缺点。相比而言,聚合物电解质(PEs)具有柔韧性好和易加工的优点,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PEs常采用溶液浇铸法(非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该过程需使用大量有毒的有机溶剂。此外,电解质中残留的溶剂与电极的不可逆副
学位
汞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具有高挥发性,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汞几乎全部释放出来。吸附剂喷射技术被认为是脱除烟气中汞的有效手段。优良的吸附剂应具有高脱汞效率、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及高产物稳定性等特点。基于此提出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诱导H2S分解反应,在气相中生成脱汞活性物质纳米硫颗粒,本论文研究为高纯度纳米硫制备及燃煤烟气脱汞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首先,探究不同实验参数对纳米硫颗粒生成的影响及内在机制。
学位
无源背向散射通信技术颠覆传统通信对高功耗射频链路的依赖,利用环境中主动通信的电磁波信号实现自我供能和被动的数据传输,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能耗及硬件成本,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越来越多的用户隐私和敏感信息,如金融财务、个人身份及医疗健康等数据,将在无源背向散射系统中传输,对系统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无线信道固有的开放性导致无线信号易受窃听攻击。此外,系统中硬件与能量资源受限的背向
学位
随着光储充系统中母线电压逐渐提高,三电平变换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系统级联拓扑结构中,无源元件如滤波电感、母线电容、飞跨电容等极大地影响了变换器的性能。因此,针对光储充系统中无源元件的特性分析和优化调控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提出了光储充系统交流三电平变换器电流纹波的统一分析方法以及电感值精确设计流程。电流纹波是磁性元件设计的重要基准之一。针对光储充系统三电平变换器中电流纹波与调制比、相位、
学位
海上风电具备资源条件稳定、利用率高、距离负荷中心较近、占地少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各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容量较小且离岸距离较近时,海上风电通常采用交流并网方式。随着海上风电场容量及离岸距离逐渐增大,多端柔性直流系统作为解决集群化、远距离、多区域风电友好并网的有效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柔直自身的特性,海陆两端交流系统之间解耦,在陆上交流系统发生频率扰动时,海上风电场无法直接感知其频
学位
“碳中和”目标下,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使得电力系统净负荷变化更加剧烈和不确定,这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前调度作为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合理安排灵活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日前调度方法主要基于离散时间优化,将功率变化建模为阶梯曲线形式,其假设各时段内功率保持不变,时段交替时功率呈阶跃式变化,故不能准确刻画功率变化,可能导致对灵活性资源的安排不够合理。连续
学位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利于实现区域内的跨界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及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集团化办学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缺乏保障、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亟待完善。据此提出破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困境的路径:明确职教集团法人属性,完善集团实体化运作政策;明晰多主体责权利,建立职教集团理事会制度;完善集团化办学激
期刊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细胞内生物学过程的最重要调控机制之一,修饰系统的异常与人类疾病高度相关。蛋白质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和泛素化(Ubiquitination)是最常见的两种修饰类型,参与调控包括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过程,
学位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器官之一,同时也是人类许多社会习俗的基础,失去手会对患者的生活与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由于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法让断手重生,因此只能依靠工程技术手段为手部截肢患者研制先进的仿生假手,尽可能帮助这些患者恢复手的外观与功能。但是人手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复杂,设计制造可以完全替代人手的仿生假手依旧很困难。目前的智能仿生假手在触觉感知、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人机交互方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