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是临床多发病。目前学者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包括机械性压迫、炎性因子渗出、自身免疫反应等。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颈椎X线、CT、MRI和肌电图等技术更加直观地认识颈椎病,并且更加准确地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二者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差异。目前保守治疗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一般可采取口服或注射非甾体消炎药、类固醇激素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是临床多发病。目前学者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包括机械性压迫、炎性因子渗出、自身免疫反应等。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颈椎X线、CT、MRI和肌电图等技术更加直观地认识颈椎病,并且更加准确地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二者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差异。目前保守治疗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一般可采取口服或注射非甾体消炎药、类固醇激素药结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正骨等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清宫正骨手法通过理筋、正骨能够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紊乱,扩大椎间孔,改善颈神经根压迫情况。刃针疗法既有“针”的激发经气作用,又具有“刀”的剥离松解作用,能够针对病变痛点进行松解,降低组织张力,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神经根刺激。本项临床研究通过结合两种治疗方法,能够更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的:通过观察清宫正骨手法结合刃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单独使用清宫正骨手法进行对比,探析前者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和2015年国内专家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拟定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最终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筋伤疼痛科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清宫正骨手法结合刃针,对照组单纯采用清宫正骨手法。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最终完成试验的患者为治疗组40例,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平均数为(57.36±4.26)。对照组40例,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平均数为(56.51±5.22)。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NRS评分、田中靖久20分症状量表、NDI评分,三个月后随访。通过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结果:①治疗组40例,痊愈25例,显效12例,好转1例,痊愈率62.50%,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10例,好转3例,痊愈率50.00%,总有效率75.00%。两组痊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RS评分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田中靖久20分症状量表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NDI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组复发率5.00%,未复发率95.00%。对照组复发率15.00%,未复发率85.00%。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宫正骨手法和刃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清宫正骨手法结合刃针疗法在治疗早期更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短期治疗周期内复发率更低,临床价值更高。
其他文献
[背景]发热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干预非常关键。小儿推拿治疗发热历史悠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确立。但小儿推拿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研究较少,发热动物模型多样、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小儿推拿退热机制的揭示,更不利于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的推广和发展。[目的]研究旨在探究适宜小儿推拿退热研究的动物模型,阐明推拿退热六法的退热效果及对环氧化酶 2(cyclooxygenase-2,C
目的: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小腿部腧穴,除治疗本经经脉循行病证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作为下合穴是相关脏腑疾病的首选穴位,条口穴治疗肩臂疼痛疗效明显,丰隆穴是胃经络穴,也是祛痰要穴,五穴是临床常用穴位,主治范围广,准确定位十分必要。但通过对比发现,1990年国标《经穴部位》及2006年国标《腧穴名称与定位》关于这些穴位定位的描述不同,实际位置也完全不同,并且与针灸古代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电针募合配穴对IBS-D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胃肠症状,炎症和焦虑抑郁水平,以及结肠组织NGF、TrkA、TRPV1表达的影响,探究针刺对IBS-D的治疗作用和干预IBS内脏高敏感性的内在机制,为针刺临床治疗IBS-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8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36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9只。采用二硝基苯磺酸(DNBS)灌肠结合慢性束缚
背景: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不断升高,脑血管意外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脑卒中发病后患者产生平衡功能障碍与心肺功能下降,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康复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目前对于脑卒中平衡功能与心肺功能的康复主要采用肢体锻炼与有氧运动。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心肺功能与平衡功能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太极拳在形体锻炼的同时可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符合中医学“内外一体”的整体观念。因此,进一步研究太极
目的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气功呵字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通过观测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功能参数、静息心率、血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脑卒中生活质量(SIS)得分,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康复训练方法,并为呵字诀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
[背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长期存在的一类精神障碍,是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类疾病。随着重大流行性传染病、战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PTS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全球PTSD终生患病率约为3.9%。PTSD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有大约50%的共病率。目前临床治疗PTSD的药物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目的:通过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CCT)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不同脑网络结构-功能耦合及拓扑属性的影响,探讨CCT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招募60名MCI患者,通过区组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照组进
目的: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评价指标观察冲击波穴位刺激和牵拉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临床效果,初步分析其规律和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技术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中纳入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4例,均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例受试者均采集基本信息和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包括主观疲劳测试量表评分、初始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初始股四头肌收缩功率、初始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MF、M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干眼问卷量表、泪液分泌量试验、泪膜破裂时间、中医证候评分等方面综合评价不同干预措施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探讨腹针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9例肝肾阴虚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腹针+梅花针组、安慰针+梅花针组和药物组(玻璃酸钠滴眼液),每组2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研究周期共32周,治疗期8周,随访期24周。
1研究目的与意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人格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A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在我国,AD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社会经济问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且,目前暂无可以治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