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进行适度的集中,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把中小学布局调整列入教育政策议程,农村初中布局调整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展开的。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对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综合作用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使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一定的风险。本文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以经历过学校布局调整的C初中学生小泽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学校布局调整后由人际交往变化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访谈,获取了反映小泽在人际交往中的道德问题的有关故事——“初来乍到:全面的保护,交往的桎梏”“网络:美丽的诱惑”、“和老师决战到底”、“我想有个温暖的‘家’”、“选择逃避”。同时,通过对小泽的老师与家人的访谈,整理出“老师眼中的小泽”和“家人眼中的小泽”两个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学校布局调整后的学校人际交往、家庭人际交往和社会人际交往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从中体现出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后学生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道德风险。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农村初中布局调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引起学生人际交往改变后导致的可能出现道德后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可能出现有利于学生道德成长的因素,例如促进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发展,丰富学生的交往对象及信息来源,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等;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某种不利后果的危害性。比如可能导致学校的制度化生活对学生非正式交往的抑制,师生交往出现失当行为,寝室交往出现不和谐文化的影响,家庭交往中家长榜样功能的弱化和家庭监督功能的缺位,社区交往中受社区不良因素干扰等。对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学生人际交往对其道德成长影响的正向可能性,要适度加以发掘和引导,成为初中生道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对负向可能性,要提早预见并采取有效规避措施:一是要加强初中生自身的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教育,包括自律、宽容、理解等方面;二是学校内部要积极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包括优化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寝室文化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交往;三是积极寻求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