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馆目录,它是东汉班固在西汉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要点而成。在内容上,除前文的总序和分略编次书目外,又于每家每略之后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对各学术流派源流利弊的见解——我们称之为“小序”。各“小序”辨章学术得失,言约意宏,千百年来后代学者多不能出其右。但亦屡有不平之声,如清人曹耀湘,近人顾实,今人胡适、蒋伯潜等都曾对《汉志·诸子略》小序中各学术流派的定位问题提出过有价值的质疑,而产生这些质疑的原因又都可归结为未能充分联系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时代背景。本文另辟新径,首先将《汉志》确定为刘向思想的集中体现,因为《汉志》小序内容来源于刘歆“辑略”,“辑略”又主要是总结了刘向校书成果《别录》的观点;进而由刘向本人所处的时代和政治思想说起,重在探讨其之所以对各学术派别作出如此归纳的政治原因。文中除将各学派与先秦原始经典做对比外,又多处引用《汉书》,以史为证,力求对小序做出客观公正的解释。本文将选题范围定在儒、道、墨三家小序,是因为这三家之外的各种学术,其学术宗旨或与儒、道、墨有异,但其学术渊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三家的影响。而且,通过对三家的分析,读者自可以举一反三、推一及十,对其他各家也都有合理把握。本文第一章分析刘向其人其世,指出西汉后期儒学丧失前期生命力后,刘向借校书之机,欲效仿前人扩充某一家学术思想并以之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做法,努力以诸子学思想充实儒家,以实现儒学复兴的目的。第二、三、四章依次分析儒、道、墨三家小序,指出儒家之所以“于道最为高”是因为它比其他各家更具有政治实用性,而道家、墨家也都以自身的某部分为实现朝政大治做出着贡献。为了将道、墨有益部分吸纳到儒家,刘向巧妙地为它们找到了与儒学相容之处,但经此各取所需后,道家的内容大为缩减而墨家更是受到改头换面的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