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源于审计署和人大常委会的主张,要“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及时批复预算”。要在提高预算控制能力的同时提升预算的编制、执行效率。几年来我国的预算改革成效显著,通过深化收支两条线的改革,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建立国库集中收付体系,推进政府采购等举措,预算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强,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有研究表明,接下来的出路应是引入绩效预算模式。以新公共管理体制的产生为时代背景,绩效预算模式开始在西方国家得到运用。我国是从2002年开始关注绩效预算,寻求如何实行绩效预算的。从我国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在预算的管理、改革方面,正逐步向绩效预算模式演进。到目前为止,我国向绩效预算方向过渡的历程,大概可以被划分为切入、过渡和突破三个阶段,即建立投资评审体系;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出台并试行《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办法》。实施绩效预算在我国正处于理论准备和调研可行性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绩效预算。这里还有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绩效预算并不是完美的,自身的一些缺陷使它的实施面临共同挑战,如政府各部门之间绩效的比较并不容易,在国内,实施绩效预算还将面临特有的瓶颈制约,如权利制衡机制不健全。其次,绩效预算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绩效预算不单是财政部门的绩效预算,而是整个政府部门的绩效预算,它的前提是政府的现代化、绩效化,政府要在可计量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这对政府部门行政管理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总之,我国尚不具备全面推行绩效预算的各项条件。当务之急是巩固、吸收预算领域三大改革已得成果并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强预算控制;同时,以绩效考评为突破口,更多注重预算过程中绩效方面的管理,逐步实现从“控制取向”向“绩效取向”的预算模式过渡。“基于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的绩效预算改革”这个课题的研究是现代公共预算管理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深刻地体现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