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芽糖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以及化工、化妆品等行业中,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青睐。麦芽糖是人类最早以植物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用甜味剂。古代中国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开始生产麦芽糖,比其他国家早许多,但现在我国有不少地方仍沿用传统老工艺进行生产,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酶制剂的发展带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但麦芽糖工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酶制剂水解植物淀粉制麦芽糖的研究,得到了能指导生产的研究结果。利用β—淀粉酶生产麦芽糖,麦芽糖的含量随DE值增加有一个峰值。DE值过低,糖化液的粘度较高,不利于麦芽糖的获得和糖化液的过滤及精制;DE值过高,能促进麦芽三糖的生成,降低麦芽糖的含量。较好的DE范围为5—10%。对不同内切型α—淀粉酶与外切型β—淀粉酶合并糖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不同α—淀粉酶Ban和Termamyl分别进行液化对麦芽糖含量影响不大;采取合理的工艺条件:pH 5.2、温度60℃、玉米淀粉浓度35%、DE值5.3%、反应时间72小时,β—淀粉酶200U/g干基淀粉,可用价廉易得的β—淀粉酶生产麦芽糖含量>70%的高质量产品。用麦芽糖生产酶(Maltogenase)代替β—淀粉酶进行糖化实验,获得的麦芽糖含量由70.80%提高到71.40%。脱枝酶对外切型糖化酶的糖化有极大促进作用。通过β-淀粉酶与脱枝酶协同作用进行糖化实验,产品麦芽糖含量可达80%左右;麦芽糖生产酶与脱枝酶协同作用进行糖化,产品麦芽糖含量可达到90%左右,质量好,纯度高。两种外切型糖化酶与脱枝酶配合使用有较大的增效作用。脱枝酶的参与,使生产随着DE值的增加,产品中的麦芽糖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既较低的液化程度才能获得较高含量的麦芽糖产品。但由于液化程度低时,糖浆粘度高,会带来生产的困难。因此,在脱枝酶参与反应时取DE在5%左右进行工业生产,能保证生产过程的流畅并有利于分离提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