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CK19、34βE12、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CT)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三项指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索三项指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三种指标与PC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进而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方法:本实验以石蜡包埋的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及10例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免疫组化法DAB显色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中CK19、34βE12、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级相关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CK19表达于阳性细胞的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及弥漫性着色。在15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3(20%)例呈弱阳性,余12(80%)例呈阴性,无强阳性表达病例;在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中17(77.3%)强阳性,3(13.6%)例弱阳性,2(9%)例呈阴性;在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中全部阳性表达,其中8(80%)例强阳性,2(20%)例弱阳性℃K19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最强,无淋巴结转移较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更低,三者差异有显著性(H-29.371,p<0.05)。 2.E-cadherin表达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及弥漫性着色,有极少细胞核着色。在15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全部阳性表达,其中5(33.3%)例强阳性,10(66.7%)例弱阳性;在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中8(36.4%)例弱阳性,14(63.6%)例呈阴性,无强阳性表达病例;在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中1(10%)例弱阳性,9(90%)例呈阴性,亦无强阳性表达病例。E-cadherin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最强,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较低,有淋巴结转移更低,三者差异有显著性(H=25.647,p<0.05)。
3.34βE12表达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呈棕黄色着色。在15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4(26.7%)例呈弱阳性,余11(73.3%)例呈阴性,无强阳性表达病例;在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中8(36.4%)强阳性,10(45.4%)例弱阳性,4(18.2%)例呈阴性;在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中全部阳性表达,其中3(30%)例强阳性,7(70%)例弱阳性。34βE12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最强,无淋巴结转移较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更低,三者差异有显著性(H=17.192,p<0.05)。
4.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三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男女两组之间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高年龄组的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低于低年龄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CKl9和34βE12表达阳性率在两个年龄组之间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三种蛋白的表达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正常组织两组之间,表达阳性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 5.根据三种蛋白表达阳性率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三种蛋白表达强度相互之间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K19与34 β E12表达率增高,而E-cadherin表达率低。
2.CK19、E-cadherin、34βE12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E-cadherin可作为早期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