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秉文主盟金代文坛二十多年,他在金代文坛的地位堪比唐宋之韩愈、欧阳修。他诗文书画俱工,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全才;他奖掖后进,是一位选贤识能的伯乐;他喜好理学,是一位拥护道统的金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师尊孔孟,却又不排佛老;他一生忧国爱民,是一位日以时事为忧的忠臣;他以诚为本,力挽狂澜,曾经一改金中后期的尖新浮艳的文风。他的文学观更在当时具有代表性。本文引言部分分析赵秉文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的研究现状,指出现在尚可以深入研究的内容。第一章从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方法、风格三个方面,分析他文学观的内涵。第二章通过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分析,发现赵秉文的文学创作和他的文学观既有一致之处,也存在不一致。其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并没有达到完全的统一,甚至有时候还出现了悖离。他主张明王道、辅教化,却写了很多纯写景,不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没有使诗歌完全发挥辅助教化和讽喻的功能;他主张转益多师,自成一家,但是在实际创作中却生搬硬套的模仿古人,虽然拟作很多,但是却缺少新意。他主张写诗文要坚持中诚为本,反对浮艳、怪奇之风。在实际的创作中,却出现了少量的浮艳的应制之诗和苦吟、怪奇之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如国家太平、章宗喜好文辞、李妃专政、经童作相、宣宗猜忌、任用胥吏等。二是与赵秉文个人经历有关,如曾上书言事遭贬、坐误粮草事遭责、个人经历单一等。三是与赵秉文的思想有关,他对于当时的苏学、理学都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思想体系较为复杂。还有就是他没有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挖掘创作灵感。总之,他的文学创作总是滞后于文学观。第三章总结赵秉文文学观和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局限性之所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赵秉文的贡献在于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奖掖后进,鼓励像元好问这样的文坛后辈,成为一代集大成之人物。他的诗歌创作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但是又因为文学观的弱点和创作的因循守旧导致了他虽然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却还是无法与李、杜、苏等一代大家相媲美。赵秉文的文学观和创作证明他是北宋文坛之余绪,其文学观和创作水平虽然不高,但是,也有一定的价值。反思他的文学观和创作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赵秉文文学观和文学创作的关系,探讨其创作的得与失及他在文坛上的影响,为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