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与现实的错位,是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最大的失误之一,这种错位特征造成了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无法实现文本与现实的良性互动。立于此意,对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呈现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主题内容、凝练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和对其整个发展历程进行反思。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主题内容是“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和阐释。在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并宣布苏联“已建成”这样的社会主义以后,苏联理论界掀起了宣传和阐释这一理论的热潮,理论家把“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本就脱离实际的理论演绎和诠释得如同“光明的神话”,并把它提供给苏联民众,使民众相信自己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里。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致力于使大众相信其置身于文本预设的那个美好的生活里,从而代替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知。当“美好”的预言遮蔽了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也就失去了现实的活力之源,逐渐地陷于停滞与僵化的境地。在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围绕着“发达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主题内容进行宣传和阐释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特征,我们凝练为文本错觉、时政性和高度统一性。文本错觉是指长期用-种“非存在”的东西当作“现实”的东西来对大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从而造成大众对理论与生活、逻辑与现实的颠倒错认;时政性是指以现时的政治需要为风向标来确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主题内容与方法路径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与现时的政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的现象;高度统一性是指在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主题内容、方式方法、运行体制等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的单一化和集中化的现象。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最大的失误是文本与现实无法进行良性的互动。一方面,要实现文本与现实的良性互动必须通过把握“初始文本”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发扬学术民主与科学的批判精神来获得对文本的正确理解与诠释;另一方面现实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第一推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必须关注与审视现实生活的世界包括日常生活的世界;最后,文本与现实的互动不能一下子结束,必须构筑一条文本与现实能够进行循环互动的链条。苏联社会主义实践遭遇了挫折,但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历史进程没有结束,我们就有必要对未来即将进入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新的思考,当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叶总体上达到小康之后将迎来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应该是什么样的阶段?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实践、现实生活,这些已经实存的东西来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进行判断,要充分了解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研究它,弄清楚它,然后再对它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做出谨慎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