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作为就业市场的新生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稳定,是当前倍受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结合Fugate教授提出的社会-心理的就业能力结构观点和Luthans教授提出的积极心理资本的观点,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测量方法和干预的问题。
本研究包括三个具体的研究。研究一是通过质性的研究方法,对19名就业成功的和10名就业未成功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访谈,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四个部分。并且通过梳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大学生就业成功的不同类型,得到四个部分相互促进、在整个结构中承担不同角色的结论。
研究二在研究一的结论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中前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测量方法,整理编制了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问卷。问卷包含主动性、韧性、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五个心理资本的内容以及职业认同的内容。经过对623名被试进行初测分析和对586名被试进行再测分析的过程得到正式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技术对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外部评分的方法验证问卷的外部效度。结果发现正式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参考性研究工具。
研究三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前两个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干预方案。通过前测、后测和延后测量三个时间点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项指标的变化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干预后得到明显提升,这种提升影响到他们的求职行为和求职结果。但是这种效果在干预后三个月有很大程度上的衰减,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不显著。
根据上述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分别从研究结论、今后研究的方向以及对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