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因为骨组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而导致骨组织强度降低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在高龄人群中比较常见,临床上可导致脊柱畸形、腰背痛和脆性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Lumbar Degeneration Disease,LDD)是一种腰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结构和功能退化的过程,同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因为骨组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而导致骨组织强度降低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在高龄人群中比较常见,临床上可导致脊柱畸形、腰背痛和脆性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Lumbar Degeneration Disease,LDD)是一种腰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结构和功能退化的过程,同样好发于高龄人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腰椎椎管狭窄等疾病的发生。腰椎椎体、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构成脊柱的一个功能整体,共同承受脊柱的载荷,任何一方的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的改变,都将会导致脊柱功能单位应力分布的异常,从而引起另外两者的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的改变。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的骨密度降低会引起椎体骨板的微小骨折并破坏椎体的微血管,而椎间盘主要通过椎体终板获得营养。椎间盘还和后方的关节突关节组成“三关节复合体”,且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退行性病变都多发于高龄人群,因此这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既往的研究中,有些研究学者认为骨质疏松与椎间盘退变呈正性相关关系,进而促进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但有的研究显示两者具有负性相关关系,微血管更容易长入骨质疏松椎体的终板,椎间盘可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椎间盘的退变便可减缓。还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与腰椎间盘退变并无相关关系。因此,明确腰椎椎体骨质疏松与腰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相关性,可对临床上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与腰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相关性,同时探索腰椎退变中腰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关系,为临床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因腰部不适及下肢疼痛就诊患者的资料,对患者行定量CT测量患者骨密度的同时行腰椎常规CT扫描。按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其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收集患者身高、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拍摄腰椎MRI,使用Pfirrmann分级评判椎间盘退变程度,使用Pathria分级对关节突关节退变进行评分。对不同骨质疏松组间患者的腰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收集骨质疏松组患者60例,骨量减少组患者60例,骨量正常组患者60例。共评估900个椎间盘退变程度。其中221个Ⅰ型椎间盘退变,占全部总数的24.5%;175个Ⅱ型椎间盘退变,占总数的19.4%;246个Ⅲ型椎间盘退变,占总数的27.3%;187个Ⅳ型椎间盘退变,占总数的20.8%;71个V型椎间盘退变,占总数的7.9%;骨质疏松组腰椎间盘退变积分为17.63±1.56,骨量减少组腰椎间盘退变积分为11.52 ± 1.66,骨量正常组腰椎间盘退变积分为10.69 ± 1.86。骨质疏松程度与腰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r=0.447,P<0.001)。共统计540个关节突关节形态,其中96个0级关节突关节退变,占总数的17.8%;283个1级关节突关节退变,占总数的52.4%;119个2级关节突关节退变,占总数的22.0%;42个3级关节突关节退变,占总数的7.8%。骨质疏松组关节突关节退变积分为8.46±2.27,骨量减少组关节突关节退变积分为5.53 ± 1.41,骨量正常组关节突关节退变积分为5.13± 1.86。骨质疏松程度与关节突关节退变为正向相关关系(r=0.427,P<0.001)。L3/4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积分的相关系数r=0.326(P<0.05);L4/5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积分的r=0.379(P<0.05);L5/S1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积分的相关系数r=0.382(P<0.05);L3~S1节段平均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积分的相关系数r=0.403(P<0.05)。腰椎间盘退变与关节突关节退变呈正向相关关系。结论骨质疏松症严重程度与腰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具有正性相关关系,骨质疏松程度越高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越高,关节突关节退变越严重。同时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越高,关节突关节退变越严重。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系统性的女性内分泌疾病,会导致不孕不育、胰岛素抵抗、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以排卵功能紊乱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PCOS发病原因不明,是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脂质代谢异常在PCOS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PCOS患者卵泡液中脂肪酸代谢通路及多种脂类代
以委托代理视角透视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间代理行为变异问题。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基层政府面对自身治理场域的特殊性及层层加码的上级派发的任务执行压力,无法完全实现统一的规定要求,在此种情境中基层政府以“共谋”形式作为应对上级问责压力的主要手段。在受到上级问责压力作用下,催化了Y县政府与县生态环境部门共谋行为的衍生发展。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其产生源头无非是基层政府自身避责、逐利的需求,是在当前中国行政结构
背景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现代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尚未攻克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胚胎实验室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胚胎质量得到了优化,但子宫内膜容受性障碍仍然是影响RIF患者妊娠成功的一个突出问题,并导致大约三分之二的植入失败。因此,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能够准确识别子宫内膜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之一。PCOS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但目前PCOS本身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变化是导致PCOS发病的潜在机制。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这种表观遗传修饰变化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
压力型体制及其衍生的“层层加码”现象备受学界关注,但鲜有研究对这种看似非均衡的结构为何可以持续运行多年并不断创造治理奇迹给予合理解释,而地方政府的“主动加码”现象也引人关注。文章发现,面对“任务—资源”失衡的困境,下级政府并非只有被动承压或者应付、变通等选项,其积极适应甚至“主动出击”不仅有助于将“目标加码、任务超载”转变为“任务打通、资源扩充”,缓解“任务—资源”的紧张关系,而且有助于政府间的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家族及受体在子宫内膜、蜕膜、胚胎及胎盘滋养层中均有表达,且随孕周增加呈动态变化,主要参与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母胎对话、胚胎着床、激素分泌、滋养层细胞侵袭和妊娠维持等过程。表皮生长家族因子异常表达可能导致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已有研究阐述了 EGF对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伴随着老年人口基数的增长,CSM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CSM可引起广泛的症状,包括颈肩部疼痛不适、四肢乏力、行走困难、肢体灵活性减退及膀胱功能障碍,是50岁及以上人群脊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一些研究探索了有效缓解CSM患者脊髓压迫和恢复脊髓功能的方法。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时,应对CSM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干预,解除神经压迫
背景股骨头坏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股骨头血供破坏,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病理过程。目前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随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探讨激素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以影响其成骨及成脂分化的研究逐年增加。激素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并引起成骨能力降低,过去已经在众多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这种现象与人的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
背景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妇科及生殖医学领域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病变,根据研究人群的不同其患病率介于7.8%到34.9%之间。子宫内膜息肉的肉眼观是由带蒂的局部内膜凸起形成的宫腔赘生物,特征性的镜下观由排列紊乱增生的腺体,可伴纤维化的间质和厚壁血管组成。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常伴有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或不孕,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combined compress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terTan)、股骨近端解剖锁定型钢板(pr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