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通过语言分析,全面的对“羞”的概念进行研究。因为研究词语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生活中该词语形容的各种现象。知道“羞”字的本意,追溯它在文化历程中所包含的意思的发展和演变,才可以明确理解它的现代含义。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汉字研究文献丰富,各个学者看法各有不同,给汉字学习者对“羞”字的结构剖解带来了困难。笔者通过分析法、对比法和描写阐释研究法来解释个人对“羞”含义的理解。“羞”这样的概念几乎每个民族语言里都有。它跟其它情绪词汇,像“喜,怒、爱、恨”等的概念同属一个系列,属于人基本的情感表现之一。汉语“羞”字本来跟它今天的用法“羞愧、难为情”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它的本义是“进献”,“美味”。羞字进献义和食物义因时代的变迁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羞愧耻辱的义项。这个义项和食物进献有什么关系,笔者在此文章里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近代语言研究文献经常可以看到对“羞”字转义这样的定义:说它因丑通假而得到了新的“难为情”的含义。同时存在另外一个普遍的说法,就是“羞”字引申为“惭愧”的意义,同时,因“羞”它有着深厚文化基础,所以它亦跟祭祀、礼仪有关系。笔者在研究过程当中借阅关于“羞”的文献,参考国内外文章和书籍,形成了自己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凡是“羞”现象,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有,笔者在论文中也做了一些汉语“羞”俗语和欧洲文化里同样的概念的比较,发现了关于“羞”概念,有共同点,同时也有些区别和不同。共同点出现在祭祀和进献方面。从伦理角度来分析,西方文化里“羞”概念与中国的在教育方面和美德上有所不同。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法来深入分析这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人们对外界和自己的感情认识越多,“羞”字相关的词汇越丰富。最后笔者将对与“羞”相关的词汇在古今汉语里的运用进行解析。总体来讲,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对“羞”的概念以及其俗语做有系统的解析、阐述。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扩大对汉语以及西方文化中“羞”的概念的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