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居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1848—1894年)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他作品中所描绘的主题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画面中既有印象派绘画中科学严谨的色彩又有学院派绘画中的造型特点,他将摄影技巧运用到了艺术创作当中,这种思路启发了印象派以及后来新印象派的发展。同时他的审美视角独特,用象征手法把对阶级制度的思考融入到了作品中。作为印象派有一定影响力的画家,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1848—1894年)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他作品中所描绘的主题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画面中既有印象派绘画中科学严谨的色彩又有学院派绘画中的造型特点,他将摄影技巧运用到了艺术创作当中,这种思路启发了印象派以及后来新印象派的发展。同时他的审美视角独特,用象征手法把对阶级制度的思考融入到了作品中。作为印象派有一定影响力的画家,卡耶博特的艺术风格、绘画语言、艺术成就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首先梳理了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的生平经历,从19世纪法国巴黎的文化环境及时代背景中寻找线索,来研究卡耶博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并且通过对自然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历程的剖析,总结出卡耶博特的艺术风格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以卡耶博特艺术风格的阶段性研究为切入点,对卡耶博特具有代表性的油画作品进行题材分类并加以概述,包括:略显批判性的风景画、具有“学院”样式的肖像画、自然超凡的风俗画。其次运用图像学和风格学的研究方法对卡耶博特绘画中的技法进行分析,从对摄影技巧的运用、光影关系和色彩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深度剖析了他的艺术风格,并且与部分印象派画家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来分析卡耶博特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他们作品画面中情感象征的共通性。最后归纳阐释了卡耶博特的艺术追求对印象派的影响及作用和他艺术风格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启示,以此来总结卡耶博特绘画的艺术价值。回顾卡耶博特的艺术生涯,无论是早期接受学院派教育还是后来加入印象派,他的绘画风格都具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卡耶博特以经纪人的身份大力资助同时期印象派画家,以此推动印象派的发展;以收藏家的身份在过世后捐出了65幅私人珍藏的油画作品丰富了国家博物馆馆藏,这种奉献精神影响了后世众多艺术家。对卡耶博特的艺术进行深入具体研究有助于后世画家正确客观地认识卡耶博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同时也是印象派绘画艺术相关学术研究的补充和扩展。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国外大批优秀文学作品涌入国内,通过这些作品中国读者可以更广泛地了解世界,同时他们也急需这些作品的汉译版本,但目前市场上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汉译版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质量不佳。近年来,机器翻译技术已经取得很大进步,“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文学作品在该模式下实现翻译。本次翻译实践也采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进行翻译。基于赖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作者分析得出该书信体英语文
奇幻元素存在于每一种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文学自诞生之初起便充满了神秘的想象,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作者奇思妙想的产物,又受到其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种种影响。皮兰德娄的奇幻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逃避、疯癫与精神的双重性,是对当时意大利历史背景下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欧洲对皮兰德娄作品中奇幻元素的研究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便不断增多,研究其作品中的奇幻元素以及女巫等女性形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加
许多老师对家庭作业设计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当下的家庭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本研究的灵感来自于多元智能理论,笔者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传统初中英语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如何?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的新型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有影响积极吗?3)学生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的新型家庭作业的反馈如何?这个研究是一个案例研究,选取了西安某初中112名来自七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
路易斯·塞普尔维达是拉丁美洲生态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多元的身份背景,数次第三世界的旅行以及加入环保组织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围绕着帝国与附属国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展开,揭示了西方对第三世界的控制和影响。他的创作充满社会责任感,揭示了地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试图用文字唤起人类的良知和同情心。因此,本文重点关注路易斯·塞普尔维达主要的四部包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群众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唯GDP”思想指导下的城市建设忽视城市民生建设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均衡配置,导致一系列的“城市病”,严重影响高质量城市空间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活空间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在生活空间研究领域,生活空间质量研究和城市社区资源可获性已经成为其研究的前沿领域。因此,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始终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却因为其古老的传承、传播方式,在新时代很难被更多人看到、为更多人所用。陕西非遗——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入选至目前已公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1],成为代表陕西省走向世界的非遗项目。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非遗创造了传播良机。在新的传播形式之下,我国各项非遗在短视频平
20世纪之前,只追求“写意”,而忽视“写实”的中国传统绘画已经不满足于当时社会进步人士的精神追求。因为西方思想的传入,他们认为中国画也需兼顾真实客观的写实效果,来顺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敏锐好学的徐悲鸿发现这“进步诉求”,他四处求学,将自己熟练掌握的中国传统水墨技巧和在国外学习的西方造型手段相结合,架构创新了一种全新的笔墨技法。好的理念提出创作了一个好开端,中国画水墨人物所具有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被
下村镇属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山地较多,语言环境相对闭塞。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2012),下村镇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晋城小片。就现有研究看,对下村镇方言的声调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传统方言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语音学方法加以辅助,深入挖掘下村镇方言的单字调特点,梳理并总结下村镇方言两字组、三字组变调规律,分析特殊音变现象,探讨单字调和连读调
契约文书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经济生活及各种人际交往关系中,经过双方商定,用文字记录双方认同的权利、义务、责任及行为后果的书面协议。契约文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数量庞大、应用广泛的契约文书不仅在经济学、历史学、法律学、档案学、民俗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契约文书内容中夹杂着的方言俚语、俗字异体等语言现象,也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产生助益。同时,契
中国是一个崇尚玉的国家,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人的崇玉尚玉,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古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认为玉这种有形的物质可以象征无形的精神,其中寄托了中华民族的品德、智慧与情感,玉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伦理、行为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盛唐时代也是一个崇尚玉的时代,唐王朝政治开明,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物质极大地丰富起来,普通的文人墨客,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佩玉戴玉。这些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