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单纯腔内近距离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单纯腔内近距离治疗的预后因素,探讨单纯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外照射+单纯腔内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的83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患者临床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年)为IB期6例,IIA期10例,IIB期28例,IIIA期7例,IIIB期10例,IIIC期22例。放疗后出现肾积水的患者5例。根据RECIST标准评价单纯腔内近距离放疗3个月后疗效,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联合毒性反应标准评价急性毒副反应,根据RTOG放射性损伤标准分级评价晚期毒副反应。采用SPSS 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性变量采用中位数(范围)进行描述。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PFS)和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来评价远期疗效。对患者的年龄,治疗前FIGO分期,病理类型,初始肿瘤最长径,外照射后肿瘤直径,是否进行同步化疗增敏,诊断时宫旁受累,淋巴结转移,治疗前KPS评分,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出现肾积水等预后因素用Log-Rank法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范围5~93个月)。患者近距离放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48人(57.83%),部分缓解(Complete Response,PR)33人(39.76%),疾病稳定(Partial Response,SD)2人(2.41%),缓解率(Remission rate,RR)(RR=CR+PR/总例数)为97.59%,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CBR=CR+PR+SD/总例数)为100%。截止末次随访,共有死亡患者26例,存活患者57例,中位生存时间59个月(5~93个月)。经过本科室单纯腔内近距离治疗后的患者1年OS、PFS、LC分别为97.6%,86.7%,95.2%;3年OS、PFS、LC分别为71.6%,68.9%,83.8%;5年OS、PFS、LC分别为68.3%,68.9%,82.0%。在毒副反应方面,无患者出现4级直肠急性毒性反应和4级膀胱急性毒性反应。共3名(3.6%)患者出现了3级的直肠急性毒副反应,共3名(3.6%)患者出现了3级的膀胱急性毒副反应,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后症状均有所改善。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初始肿瘤最长径,外照射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治疗前KPS评分和放疗后出现肾积水对OS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初始肿瘤最长径,外照射后肿瘤直径,治疗前KPS评分和放疗后出现肾积水对PFS有统计学意义。初始肿瘤最长径,外照射后肿瘤直径,治疗前KPS评分和放疗后出现肾积水对LC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初始肿瘤最长径和放疗后肾积水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前KPS评分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放疗后肾积水是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后装近距离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中,我科单纯腔内近距离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1、3、5年OS(97.6%/71.6%/68.3%)和LC(95.2%/83.8%/82.0%)。(2)本研究中单纯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急性下消化道毒性反应发生率为3.6%,急性膀胱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6%;下消化道晚期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8.9%,膀胱晚期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6.5%。(3)本研究中初始肿瘤最长径和放疗后肾积水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前KPS评分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放疗后肾积水是LC的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