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量一直是会计的核心问题。公允价值从金融工具到其他资产项目的计量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尽管有争议,从国际上看公允价值计量己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理论和实务研究还比较滞后,使得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主要分析并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在资产计量,特别是非金融工具的资产项目中的应用的意义和限制因素——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在分析当前公允价值在我国以及国际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划分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得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资产时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限制因素和环节,建立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框架和估价技术的选择流程,进一步通过全面收益报告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从各环节提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可靠性。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资产计量以及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入手,公允价值能够体现资产要素的概念实质可以作为资产计量的理论选择,但是,要使公允价值成为计量资产的适当的计量属性就必须使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可靠性,也就是资产计量的现实限制。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具体可以划分为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两个层面,概念层面上,也就是理想的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具备可靠性并且是通过经济的真实性来提高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层面上的可靠性决定了其在未来资产计量中广泛应用的趋势。但是由于在现实条件难以满足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完美假设,因此,就产生了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具有可靠性的质疑。在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层面上,本文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通过对当前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国际惯例的分析,建立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并且提出在不同的输入信息条件下选择不同的估价技术,并且,笔者提出可以通过引入全面收益表报告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从各环节保证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可靠性。